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拱墅区率先推出助老和“4050”人员就业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2:00 杭州日报

  高龄、独居、残疾、困难老人渴求照顾日常生活,“4050”人员盼望再就业过上稳定生活,这是目前基层社区居委会普遍面临的“两难”问题。拱墅区率先在全市推出融助老服务和解决“4050”人员就业为一体的“居家养老”助老服务新模式,即一方面由财政出资设立助老服务站,另一方面安置“4050”人员从事助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助老服务站由区劳动部门统一配置冰箱、烘干机、洗衣机等硬件服务设施,并严格实行装修、标志、胸牌、服装、制度、设备、管理、考核“八个统一”工作规范。

  在3个社区试运行一年来,实实在在地达到了“一岗解两难”的双赢效果。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区7个街道和3个镇全面推行,设立的13个助老服务站实行了统一标志、统一设施、统一规范等“八个统一”。年底前,该区将有近300位老人得到贴心服务,并有望在3年内将服务对象覆盖辖区符合服务对象条件的近3000位老人,助老服务专业队伍也将扩展到300多人。据悉,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杭州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已正式将助老(残)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

  拱墅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3989人,8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5786人,其中独居、残疾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近3000人。去年6月,该区率先在小河街道董家新村社区试点,建立了“4050”助老服务站,并把助老服务作为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本社区的“4050”人员,尝试为社区老人提供无偿、就近、周到、贴心的照顾服务。

  助老服务岗位的设立,进一步拓展了社区保洁、护绿等公益性岗位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试点的董家新村助老服务站,分别设立了生活照料、活动管理、便民维修、家政服务、托老送餐、殡葬管理等8个岗位,开设了精神慰藉、定期呼叫、代办代购、中介联系等服务项目。

  拱墅区助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的设立,让独居、残疾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们得以安享幸福晚年,也为“4050”人员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6年前“浙麻”下岗的黄建光去年7月成为温州路社区助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后,虽然他要管理服务8位老人,做的是上门聊天、陪送医院、购买东西、帮修水电等生活,但他干得很踏实。他对记者说,这份在自家门口上班的工作,只要好好干会很稳定,所以心里很踏实!

  尽管拱墅区对招聘的助老服务工作人员有“苛刻”条件:责任心强、尊老敬老、乐于奉献……但“4050”人员应聘报名的队伍依然排成长龙。

  (拱墅报道组徐红岗黄群周茜记者王成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