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2:37 海峡都市报

  

“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家

  

“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家

  

“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家

  

“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家

  N本报记者黄耀腾

  背个黑布袋,跑到闹市中放飞袋中的野生鸟;把海鲜池做成巨大的钢琴造型雕塑,里面养上各种鱼虾,甚至自己光着身子躺进去;花费三个月时间收集城市拆迁时别人遗弃的老桌椅、老照片、门牌号,然后公开让别人申领……

  在许多人眼里,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有些人甚至提出,这人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不过,在厦门行为艺术家曾焕光看来,这样稀奇古怪的行为却是一种艺术作品。而对于自己的这些作品,曾焕光说,那仅仅是种“自说自话”,每个人解读的方式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自己并不苛求人人都能理解。

  从雕塑到行为艺术

  采访曾焕光是在他厦门海边的工作室里,那是一层充满古朴味的老平房。那里,摆放着曾焕光的各种作品,有稀奇古怪的雕塑创作,也有到处收集的老路牌、老门牌,甚至是一些老桌椅、橱柜、古坛罐等等。每天,曾焕光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把自己藏在里面搞各种创作。

  曾焕光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祖籍是泉州,只不过在厦门出生并且长大。从高中时代开始,他就逐渐对当代艺术产生兴趣,1990年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曾焕光进入博物院工作。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他对艺术的研究更多的是体现在雕塑上,而后,他逐渐对行为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法想表现,想抒发对社会各种现象的批判和反思。直到1998年底,他在远离厦门闹市的曾厝垵边租了一层的老平房,作为自己创作的工作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焕光创作的各种雕塑作品、行为艺术作品开始频繁在全国以及省市展览上露面,引发了国内艺术界的关注。2000年以来,厦门市政府的各种大型活动更是经常邀请他创作各种作品。

  2003年,曾焕光耗资20多万元创作的《钢琴海鲜池》,在厦门大海·音乐国际雕塑展上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嘉宾的一致赞赏。2004年,曾焕光花费3个多月时间在厦门老城区拆迁现场寻找了几百件别人遗弃的物品,并在中山路向路人招领。一时间,关于拆迁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话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今年4月份,曾焕光的“自说自话”展览更出乎大家的意料,他在闹市背个黑布袋,然后狂奔放鸟;拿起铁锤砸铁球、将一只活鸡放在地球仪上做雕塑,种种行为让人目瞪口呆。

  不苛求人人能理解

  “我的作品其实就是自说自话。”曾焕光说:“各种作品展览其实就是一种乱搞,介于搞乱和乱搞之间。”他说,以前人们总觉得艺术就应该是一个实物,比如美术、雕刻作品,而现在,艺术的范围其实可以更广阔,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行为。很多时候,艺术家为了表达一种想法,运用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成某种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曾焕光告诉记者,自己的多数作品都是一种调侃或者讽刺。很多行为其实许多人并不了解,比如自己曾在厦门轮渡公开砸大铁球,结果吸引了很多人,但大家的理解并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好玩,有些人觉得是“发神经”,也有些人觉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但事实上,自己做那些行为艺术,也不是苛求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并且,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解读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想法也就不一样,而这些人参与或者观看作品后的想法,其实也恰好组成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没有这一部分,作品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曾焕光看来,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和社会性有关的,只不过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转化成作品的问题罢了。比如自己做的废墟招领计划,其实是看到城市发展的同时,人们遗弃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文化逃亡。而在拆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对文化的毁坏,对于这样的行为,人们不是不在乎,而是麻木了,心里默许了,放弃了。所以,自己就想把那些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丢弃的东西寻找回来,并通过招领的方式给需要的人做留念。这其中,事实上也涉及发展、能源、全球化等社会性问题,自己只是通过一些实物和艺术符号将他们串联起来。

  □代表作品

  钢琴海鲜池

  2003年10月底,厦门首届“大海·音乐”雕塑展邀请曾焕光创作一份反映大海和音乐主题的作品。和人们想像中歌颂大海和音乐的美妙不同的是,曾焕光提出,大海并不是那么美妙,她正存在着日益破坏自然的现象,而音乐则是一种容易让人堕落的东西。因此,他创作的作品是将一个巨型海鲜池做成钢琴造型,并在里面装上给氧、给水和制冷系统,养上各种各样的海鲜。

  他认为,钢琴造型本身代表音乐,而海鲜池发出的各种杂音、噪音就是“乐曲”,池里养鱼,也就成“大海”。只要“乐曲”没有了,池里的鱼就会死掉。展览结束,曾焕光还将池里的那些鱼都免费送给市民,足足送出了400多条活鱼。他认为,送鱼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整个作品主要是为了反映“人跟自然的忧虑”。

  这个作品长达6米,高4米,可以装11吨的海水。展览过后,作品被放在厦门太阳湾拆迁工地继续展览。今年4月份,该作品被乔迁至五缘湾,放在五缘大桥下的草坪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废墟招领计划

  2004年,在厦门思明南路、思明东路、思明西路、升平路一带,旧房改造拆迁如火如荼。在拆迁现场,曾焕光看到人们为了搬迁遗弃的各种物品,有旧家具、坛罐、路牌、门牌,还有一些小信件,甚至是一些祖宗的老照片、画像等等。曾焕光说,自己看到那些传统的物品被人们丢弃,觉得很痛心。所以,他用了3个月时间在拆迁现场搜寻各种老物品,并于2003年10月在中山路一家商场里推出了“废墟招领计划”,感兴趣的人可以免费登记招领一件物品。在所有被招领的物品上,曾焕光都会写上“废墟计划、编号、招领人和时间”,让这些物品重新找到自己的“主人”。

  闹市中放鸟

  今年3月,曾焕光在中山公园附近举行了一次行为艺术展。特别让人感到奇怪的一个艺术行为是:他将许多会飞的野生鸟放进一个黑色大布袋,然后在展览现场背起了布袋,快步跑到中山路的繁华地段,突然将袋子打开,将鸟全部放飞,再将空袋子挂在展厅的一个十字架。他说,那个挂袋子的十字架高度和他身高一样,宽度也和他的肩膀一样。“十字架代表死亡,黑色则表示危险。”对于这件作品,曾焕光认为:“鸟传播讯号,也传播疾病,可以飞到这,也可以飞到那,把鸟放飞,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可以说是表达一种忧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