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北中城市群”畅想新湖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7:44 潇湘晨报

  

“南北中城市群”畅想新湖南

  长株潭一体化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沙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记者 殷建军 摄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加大道德建设的要求”、“长株潭一体化设想”、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整体思路”……自8月8日我省开展“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以来,数千封良计良策汇集一堂,省领导密切关注并多次批示,5万封点对点信函的发放,更让湖湘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拳拳之心系三湘,一计一策总关情。

  在献计献策活动中,医疗卫生、城市建设、道德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建议均有所体现。在整理好的数千封来函中,建议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构筑新型城市、如何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如何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发展

  三大经济圈媲美中原城市群

  无巧不成书。

  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危小明与民进长沙市委副主委张早平的建议都对如何打造我省“南北中城市群”格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危小明认为,面对大规模城市群建设的巨大挑战和自身经济亟待发展的内在压力,我省必须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构建大规模城市群,极大地提高城市的集散功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我省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

  “我省的城市群战略面临两种选择:单一特大城市群结构和多城市群结构。”危小明解释,单一特大城市群即以一个特大或超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其他城市共同构成一个大集合体,其特征是有一个明显的核心;多城市群结构就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特征将区域内的城市划分成若干经济合作体的形式,其特征是单个城市群中可以没有核心城市,各城市群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度。

  到底我省该如何选择?危小明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长沙市的城市规模有限,在长株潭真正实现一体化成为核心经济圈前,湖南建设单一特大城市群的时机还不成熟。我省的城市群建设应构建多个区域经济圈,即“多城市群”结构;其次,从策略上走多城市群相向齐步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最后融合形成“多中心特大型城市群”的道路。

  “建立以长株潭一体化为龙头的核心经济圈,以岳阳为核心的湘北物流经济圈,以郴州、永州为主体的湘南旅游经济圈。”张早平进一步分析,同时,要抓住上海、江苏、浙江产业外移的机会,认真考虑和研究与华东经济圈的对接问题。

  两人均认为,三城市群结构将使我省城市群中心城市数量达11个,县(市)50多个,土地占我省总面积的60%以上,经济总量则达到85%左右,其实力和影响力足以与大武汉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相媲美。我省的经济也将由“一点一线”带动升级为“三驾马车”拉动战略。

  教育事业

  建议发放教师地区津贴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知识竞争能力为取向,关键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在献计献策办公室整理的专报上,众多有识之士对于如何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省政协委员林华生首先提出我省要全面提倡创新型教育。他指出应摒弃“应试教育”理念,鼓励探索、独创,对眼下学生的课本、教师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好学生的标准以及学业成绩的考核,都要进行改革,都要加以重新思考。

  农村流传这样一首民谣:“爷爷奶奶教小学,伯伯婶婶教初中,哥哥阿姨教高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祁东县李鹰的夙愿。“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相当缺乏,师资知识结构老化,教师负担偏重。”李鹰建议建立城市中青年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的经常机制,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

  对于教师负担偏重的问题,汨罗市曾国辉认为,要在统一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设置地区津贴,由省府统一按贫困县、乡等级发放,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津贴越高,让这些地方的教师得到实惠,安心乐教,并有能力进修提高,这样才可能让高校有志于教育的毕业生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并留得住,让教师真正能向“低处”流得动。

  此外,李鹰还提出由于乡村小学师生饮水难,看不上电视,更上不了网,无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要加大对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的投入。

  文化体制

  建议设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

  6700万三湘父老期待着,2006年,会是湖南文化体制的破冰之年。

  在我省今年6月12日至14日的文化体制改革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已集全省力量从战略战术及政策上来研究和解决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会上表示,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湖南的电视现象、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节目和蓝猫卡通品牌……这些都使湖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壮大,培育了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了湖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长沙县的章桂佛、资兴的徐兴忠、郴州的曹国选、张家界的赵文胜,乃至远在贵州的胡国等都在献计献策的活动中对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金点子。

  贵州都匀的胡国是位戏迷,他认为湖南的花鼓戏产业发展得很不够。“为什么?你看东北二人转、西北民歌、河南豫剧全火了,湖南花鼓戏却后继乏人,这就该想想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湖南戏剧文化的发展。”胡国建议,湖南方言难听懂的话,湖南戏剧如果用普通话来表现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一个县能筹集100万—150万元就可以兴建、扩建或改建一批文化馆。”徐兴忠先用数据说话,他指出,各级政府应当从财政上保证和加强县级图书馆的建设。

  “湖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演进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是否能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省委宣传部的彭永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就是保留自己民族的灵魂,因而,既要保留、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要考虑到这些地方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

  “结合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保护区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彭永建议,政府不仅要配套到位,还要制定具体措施,比如挖掘、整理、弘扬包括土家族文化资源在内的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湘西建立类似于自然保护区性质的文化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挖掘少数民族资源,尽量减少现代生活对传统的污染和影响,保护那里的文化原生态等。

  本报记者 岳 瑾 实习生 唐 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