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激战已逝 渡口仍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7:56 东方网-文汇报

  从余庆县城出发,记者驱车20分钟来到了地处余庆县大乌江镇的当年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场渡口。前些年,回龙场渡口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野荒滩,现已成为对接构皮滩大电站的乌江沿岸重镇。

  1934年10月至1936年元月,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右纵队红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红二、六军团先后三次经过余庆。东进西征,强渡乌江,冲破国民党的“乌江防线”,打开了
红军北上遵义的右翼通道。

  镇政府的同志告诉记者,红军渡江战斗遗址在镇所在地之上600米的左岸,走水路乘船只需十几分钟,走陆路要翻三道岭过两道弯,需1个多小时。

  “走遍天下路,难过回龙渡。”这话名不虚传。只见两岸峭壁凌云,江面白浪翻滚,漩涡四起,慑人心魂。清康熙年间镇远刺史陈受涟到此留下诗句:“悬崖峭壁两门开,一洞飞泉送布来。流绕曲湾波跌宕,云封兀突石崔嵬。”红军都是英雄汉,这里恰好是红一军团、红九军团渡江北上的主攻点。一道道长满青苔与荆棘的石垣,一条条被荒草落叶填塞过半的战壕以及纪念碑上“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的鲜红文字,将我们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

  1935年1月1日,红一军团先遣队到达这里。他们一面用炮火轰击对岸敌军阵地做掩护,一面收集竹子、木材编制竹筏。傍晚,7名红军战士在当地船工安清和带领下,不顾浪急滩险和江水刺骨,从江中潜到对岸,打涝沉船并拖回南岸。翌日,红一军团第一师选定鱼子塘为突破口。白天,他们用炮火猛烈轰击对岸;晚上红一军团团长杨得志等人亲自到江边指挥渡江。他们先从前卫营挑出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试渡。当竹筏偷渡到距北岸约50米处时,汹涌的江水将其卷进漩涡,无法前进。危急关头,当地老船工赵子云挺身撑篙,顺利地将一个连渡到了对岸。过江红军在赵子云的引领下,借着夜色迂回到敌人阵地两侧,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下敌人阵地。与此同时,红一师在回龙渡口发起进攻,守防黔军营长吴子云仓皇后退。黔军第八团以及余庆伪县长王天生率领的地方武装闻风而逃。红一师在运用木船、竹筏来回拉渡的同时,又在两个渡口架设浮架。1月5日,红一、九军团全部渡过乌江。

  红军抢渡乌江与此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渡口边上的岩门村村民李光武家门上至今还保留着两幅红军标语。李光武家的房子已改建了三次,为了保留红军标语,每次建新房时,都把门框的大小做成原样,然后再装上写红军标语的旧门,以恢复原貌。

  本报记者刘栋袁祺

  (本报余庆9月19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