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昔日乌江天险 今朝高峡平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7:56 东方网-文汇报

  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

  乌江,自西南向东北斜穿黔地,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全长千余公里,集中落差2000余米,堪称天险。70多年前,红军长征史上一场辉煌的战役,让“天险”乌江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地处乌江岸边的贵州省余庆县回龙场渡口,红军当年就是从这里强渡乌江,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智取遵义城。当记者来到地处回龙场横跨乌江的回龙桥上,从百米高处向下眺望,湍流似剑,滚滚流去。然而就是在这片当年人烟稀少的河畔,一场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富在农家”建新村

  从遵义到余庆绵延曲折的山路上,道路两边清洁整齐的农家院落不时地映入记者的眼帘,加上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林,让人不禁心旷神怡。更让记者不曾想到的是,这些成就全部都来自于农民自己的创造。

  “在我们余庆,你们看到这样的村落比比皆是,这些都来自于民众的4个渴望:渴望生活上殷实宽裕、渴望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渴望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渴望有和城里人一样的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了解到以后,及时把这一现象总结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从2001年我们就开始选点示范建设,如今已建成示范点346个,直接受益农民达7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余庆县县委书记杨兴友告诉记者。

  当年红军曾借住过的茅草屋,如今已被一排排整齐的黔北特色民居所替代;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渡口,也已成为生态旅游的新景区。“再过几年来,相信你们肯定能看到一个新余庆。”展望未来,杨兴友信心十足。

  “西电东送”为民造福

  昔日奇兵纵横,今朝奇迹连连;昔日天险难逾,今朝为民造福。作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乌江全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42万千瓦,有可供建设水电站的位置266处。1979年,乌江电站的建设揭开了开发乌江的序幕。

  余庆县对外宣传中心主任李厚才告诉记者,作为贵州境内最大的河流,近年来,乌江正在进行水电站梯级开发,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美一幕。昔日难以逾越的天险,如今已成为我国“西电东送”主力军。预计到2015年,乌江流域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

  地处余庆县境内的构皮滩水电站是贵州省历史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超过了长江上的葛洲坝水电站,总投资138亿元,年发电量96万千瓦时,电站总库容55亿立方米,总工期九年零两个月。2009年首台机组发电,水电站主体大坝设计为高拱坝,最大坝高达232.5米,是国内在建水电站中坝高排名第三位的混凝土双曲拱坝。

  据了解,构皮滩电站在建的同时,贵州省境内乌江干流上的最后两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均为100万千瓦的思林水电站和沙沱水电站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根据贵州电网公司的统计数据,实施“西电东送”5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目前的统调装机容量已达1574万千瓦,是2000年的500万千瓦的3倍还多,其中,水电机组就达410万千瓦。

  “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更为我们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突破乌江,是红军面临的生死之战、传奇之战;开发好乌江,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这一辈人,将见证乌江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突破。”杨兴友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刘栋袁祺(本报余庆9月19日专电)

  昔日乌江天险,如今已有大桥飞渡。本报记者刘栋摄

  

昔日乌江天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