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姓欢迎“傻”大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8:40 浙江日报

  在一些人眼中,74岁的绍兴老人张大根是一个“傻子”。

  可就是这个老张,却是绍兴老百姓最欢迎的一个老人之一。在越城区东湖镇,老张更是家喻户晓,也正是村民们自发上网发帖推荐,使他成了去年“十大‘感动绍兴’人和事”中最意外的一个入选者。日前,张大根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东湖镇,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东湖镇敬老院原院长、退休干部的别样魅力,再不怀疑许多村民拍着胸口说过的话:我们镇每个成年人至少能说出张大根一件感人的故事……

  一个不知老的“傻”老人

  9月17日上午,张大根回到了已离别了8个月的敬老院探望。看到以往健步如飞像个年轻人的老张,如今走路颤颤巍巍、说话不再利索的苍老样,闻讯赶来的二三十名村民和敬老院老人,默默地抢着上前搀扶,不少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若不是父亲坚持,我真不忍心扶他过来。”一旁的老张二女儿张雅娟说,在家这8个月,父亲天天朝着敬老院的方向看。她知道,腿脚一恢复正常,父亲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回敬老院,看看他牵挂的老人。

  去年11月12日清晨,老张因中风躺倒在敬老院宿舍内。与敬老院紧邻而居的28岁村民包增理,是护送老张去医院的人之一。他说,当时神志不清的老张还含含糊糊地吐出几个字:“……屋……顶……料……”仍惦记着敬老院修屋顶和菜地施肥的事。

  “老张每天忙个不停,似乎没想过自己也是个老人。”从敬老院后面峭壁上凿出的四十多级石阶拾级而上,是五六块搭棚的菜地。炊事员张珍子告诉记者,这是张大根一个人从石崖上开荒开出来的。在储藏室里,不仅有老张自制的铁锹、铁铲等农具,还有用包装带制成的一顶大笠帽,直径约有一米,好几斤重,“戴着这顶帽子,雨天不用穿雨衣,干活方便”。

  张珍子说,老张名义上是院长,实际上是会计、采购员、修理员和运输员等全兼的“百搭”。敬老院老人吃的蔬菜是他种的;用的煤饼,是他摇着水泥船去10多公里外买来的,50公斤可省3元钱;吃的米,是他踩着三轮车去皋埠买来的,每袋可省5角钱。

  敬老院并不是没有钱,房屋出租每年可收8000元,老张的募捐还有8万多元。可他不仅舍不得花,还将自己的500元月工资减成400元,理由是“我有退休工资,500元太多了”。

  老张的“吝啬”,换来的是敬老院老人越来越多的笑容,因为他们的生活在不断改善,补贴在不断上涨。

  让工作人员施阿珍感动的,是老张对敬老院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院里曾有个叫何柏水的智障老人,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送茶、端饭、煎药、洗澡、换衣、晒被,老张都包了。每晚10时,老张总要起床去比他小3岁的何柏水房间看一下,掖掖棉被。到去年老人去世,这样的事情老张一直做了3年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老张的内心告白:有人说我,怎么会主动要求到敬老院做这种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我说“人品有高低,工作无贵贱”。更何况,我做的只不过是些琐碎的小事:上山砍砍柴、下地种种菜、冲冲厕所、倒倒痰盂、给人擦洗身子、修修脚趾甲……

  一个不像官的“傻”干部

  从副乡长到乡人大主席,起起落落,张大根在城东乡(现并入东湖镇)做过近40年的乡干部。

  与老张有40多年交情的水产村村民范中新感受最深的是,老张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他都急人所急,带头在前,是远近闻名的劳动能手、义务帮工和救火员。

  樊家埭村民不会忘,老张见该村河道淤积滞流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就带头在寒冬腊月下河疏浚;郑水林、汪爱琴等家里缺劳力的村民不会忘,一到农忙,老张就会主动出现在田头;四面环河,进出曾只能靠小船的塘湾村民不会忘,老张带头想方设法筹资,并带头挖土挑泥建起了80多米长、2米宽的竹桥;更多村民不会忘记,每次发生火灾,总会看到手拿特制长柄斧头的老张冲在前头……当地学校经常把老张的事迹作为素材,要学生写作文,一些平时不喜欢写作文的孩子也写得很出彩。

  提起老张,浪头湖村民何兔宝更有说不完的话。1989年,当时40岁的他好不容易娶得一个湖南籍的再婚女子,谁知过了才半年就患血癌去世了,结果负债累累。更糟糕的是,妻子带来的3个孩子户口还在湖南,享受不到本地的任何待遇,全家吃饭都成了问题。时任乡人大主席的张大根,寄材料给湖南当地乡政府,又写信给湖南省和浙江省有关领导,费尽周折才落实好3个小孩的户口。感激涕零的何兔宝,一定要孩子认老张为“外公”。

  在乡政府,看到来办事的人,不管认识与不认识的,老张都会主动迎上去询问,并把他们领到相应的办公室。若经办人不在,他就代办好后送过去。

  “有事找老张”是在城东乡老百姓口中传了几十年的口头禅。

  绍兴市委副书记顾秋麟说,像老张这样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老百姓最欢迎的人。

  老张的内心告白:很多群众说我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名干部。其实我像不像干部无所谓,我也决不会改变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的原则。干部应是一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公仆,而不是呼风唤雨、只摆架子的“官老爷”。

  一个不开窍的“傻”管家

  恨老张的人当然也有。

  “决不能让老百姓的血汗钱砌成‘豆腐渣工程’。”老张曾自荐做过全乡15年修桥铺路工程的“总管家”。对工程质量,他从不含糊,不喝酒、不抽烟,更从不吃别人一餐饭。只要工程在建,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他都会肩背旧水壶,头戴破笠帽,手拿旧铁锄,袋装长卷尺,准时出现在工地。

  那些年,既做监工又当义工的老张,有“手满老茧,指裂血缝”的艰辛,有“夜管蜈蚣桥,炒豆当晚饭”的苦累,有“竹竿挂礼物,吓退行贿者”的美谈,更有“东方泛鱼白,卷尺量路标”的执着。

  这可让一些包工头恨透了。在修建则水牌大桥时,包工头为赶进度决定中午不停工,请小吃店烧面条过来。热腾腾的面端上来了,每人一碗,唯独没有老张的。有个工人嘀咕了一句:老张那么辛苦帮我们一起干活,为什么不给他一碗?包工头没好气地说:“给他干什么,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老张听了却乐在心里。因为前一天晚上,发高烧的他坚持回来监工,当场逮住了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行为,结果返工三个小时。包工头因此越恨他,越表明监督有效果。

  那些年修路多靠募捐,而很多人都要指定老张做“管家”才肯捐款。15年来,老张为全乡修路铺桥,共筹资60余万元,参与铺设道路300多公里,修建桥梁12座,挖掘河流6条。

  不过,老张做官、管工程那么多年,家人、亲戚从没拿到过一点好处。老家有个堂兄叫他按平价买1000块砖头,也被他以“容易引起嫌疑”为由拒绝了。就连老张的两个女儿结婚要用的酒、鱼,他也要跑到邻镇去买,免得当地商贩故意廉价卖给自己。

  到敬老院后,老张一手带大的小外甥想拿几根丝瓜回家,他也不肯。小外甥问:“这都是你自己花钱买的、种的,为什么不能拿?”老张解释:“我是为敬老院种的,就不能拿回家。”今年1月出院时,老张还把乡亲们送来或寄来的1万多元慰问金,全捐给了上虞农村的一名7岁白血病患儿。

  “父亲对公与私,没有丝毫含糊。”张雅娟告诉记者,在有些人看来,她父亲似乎有点不开“窍”,其实父亲在家里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好管家人。因患癌症去世的母亲患病那9年,整天忙于工作的父亲,每天都会抽时间回家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老张的内心告白:买几条鱼、买几块砖,也许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今天便宜了10元,明天就想便宜20元。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得一分便宜就会失去一分原则,这是必然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