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引起福州居民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0:57 海峡都市报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引起福州居民关注

福州城市外景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一年,福州人生活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福州人自有切身体会,网上几份调查得出的数据,有多大的权威性?图为福州城市外景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马智晔

  本报讯 由多家单位主办及承办的中国城市论坛昨日在北京高调开幕,承办方之一北
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了本次峰会的最大亮点之一———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全国287个城市排出位次。根据这份排行榜,我省城市无一进前十,成绩最好的是厦门市,位列13,接着的是福州市,排名54。

  排行榜甫一出炉,就引起了各地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

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也对此发布相关消息及评论。这份排行榜也引起了我省居民的关注,但更多的人对此表示质疑。

  【解读排行榜】

  主办方称

  12指标考城市

  根据这份排行榜,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市生活质量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青岛、杭州、宁波、上海、无锡、烟台、苏州、

东莞和大连。北京位列14。

  我省九地市中,厦门排名最靠前,位列13,福州排名第54位。紧随其后的是泉州,第61名。其他6个地级市排名均不太理想,有的甚至排在了100多位。

  主办方此前称,该排行榜颠覆以GDP为核心指标的城市描述,而是以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状况、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几率等12项进行评估。

  而排行榜的结果依赖两组数据产生,一是城市政府为居住者提供所需要的设施、环境、服务等的客观状况,以相关数据作为支撑;二是主观方面,通过网络公众调查,城市居住者对其所在的城市发表的主观看法,两组数据形成最终综合得分。以福州为例,客观评价一栏,排名第47名,而主观评价一栏,排名则在第123名。

  仅一年

  福州降到54位

  如果记忆力比较好的话,可能会有人记得2005年,也是中国城市论坛,也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的2005年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在这份排行榜上,福州位列25位。而短短一年时间过去了,福州竟从25位降到54位。

  在287个城市的排行榜中,浙江所有的地级市(含省会城市杭州,共11个地级市),排名均在福州前面。浙江城市中,排名最后的是衢州市,位次在第52位,比福州靠前。而一些二级城市或三级城市,如大庆、威海、克拉玛依等,位次也在福州前面。

  对此,主办方的解释是,一是由于去年只评选100个城市,但今年数量激增至287个,二是今年测评中增大了网络公众调查的力度,有的城市因为其在某些方面表现不理想而降低了其主观得分,从而影响其排序结果。

  【市民质疑】

  寥寥网民参与打分

  据主办方称,今年7月10日至8月25日期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课题组通过新华网、中国政务信息网联合搭建的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公众调查,共吸引全国70万网民参加。

  我省一细心的网友昨日下午特地登录主办方所称的网上调查阵地之一中国政务信息网查看调查数据,发现针对福州城市的网络调查,15个所列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仅仅有300余人参加调查,参与龙岩市网上调查的网民更是不足百人。该网友指出,为数如此之少的网上调查,能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吗?

  承办方是否在炒作?

  “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的操作单位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也是此次中国城市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这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此前并不为人所知。但去年全国独家首发《2005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后声名大噪,今年出炉的《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也成为峰会一大亮点。

  但一网友在网上搜索发现,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一个民间机构。该网友认为,民间机构所做的调查是否可信要打一个问号,同时,该机构通过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而闻名全国,也有炒作自己的嫌疑。

  【专家观点】

  网上调查排行榜很片面

  “排行榜主要依靠网上调查,很片面。”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吴肇光认为,网上采样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抽样方式,因为网络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在福州,大多数市民或是一些政府官员,都是比较少接触网络,“即使是经常上网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或是白领,也很少在网上接受各种问卷”。

  吴肇光认为,对于目前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排行榜,不妨来个横向比较,比如前段时间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排行,福州第二;再之前,城市

竞争力排行,福州第四;现在,城市生活质量排行,福州一下子从去年的25名降到54名,“且不说我们生活在福州的人,有没有感觉到一年内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单比较这些排行榜,就会发现,评价角度不一样,结果都可能大相径庭,这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客观事实大得多”。

  省社科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从这几年全国冒出的各种类型的排行榜,不难看出当中的泡沫成分,其中不乏带有浓重的商业目的,为了某几个城市,而通过一些数字游戏炮制出来的排行榜。

  他认为,带着目的的排行榜,往往缺乏科学的眼光和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足以采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