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佛香阁重新开放 重现慈禧寿庆盛况(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1:51 国际在线 | |||||||||||
颐和园佛香阁重新开放 颐和园重现晚清慈禧寿庆盛况
“吱呀”一声,颐和园排云殿厚重的铜钉红漆大门缓缓打开,在封闭630天之后,颐和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三大标志性建筑在昨天上午重新开放,光绪时期的历史原貌再现在游人面前。“十一”黄金周前往颐和园的游客,将不会再有观赏不到三大标志性建筑的遗憾。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主景区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总投资达6000余万元,修缮古建面积9390平方米。 重现晚清慈禧寿庆盛况 走进排云门,抬头仰望,殿堂梁枋上重绘的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除尘与贴金的佛香阁宝顶,金光灿灿。 重新开放的佛香阁、排云殿景区更加突出古建蕴涵的文化性、历史性,排云殿及四配殿内的陈设,重现了昔日慈禧寿庆典礼时的盛况,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看到殿堂内依然陈设着当年由王公贵族进献的寿礼。排云殿大殿正中慈禧宝座后面摆放着大学士崇礼进献的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寿字,东套间内摆放着由恭亲王奕忻进献的红珊瑚盆景,西顺山殿内陈设着由崇礼进献的沉香寿山和荣安固伦公主的丈夫符珍进献的木根寿山。 德辉殿曾是帝后在佛香阁礼佛时中途休息更衣的地方,现在作为介绍古建修缮工艺的展览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清晚期的内檐装修与古建建筑构件实物,如本次大修替换下来的排云殿大吻兽与转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 旧琉璃瓦重上阵 站在佛香阁上,俯视排云殿等殿堂,细心人会发现屋顶的琉璃瓦大多还有破损的痕迹,这些旧瓦更多集中于屋顶的前坡。 颐和园副园长丛一蓬介绍,在本次大修中只有那些损坏超过90%以上的琉璃瓦件才进行更换,约84%的旧瓦片被当做了“宝贝”,继续使用,新瓦多使用在后坡或不明显处。这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历史痕迹,避免因追求片面的“金碧辉煌”而破坏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信息。 更换幅度较大的就是将原来的水泥地面更换成青砖,彩画和佛香阁宝顶进行贴金,其他都是修补和添配工作。其中彩画和宝顶共用金箔约69万张,宝顶使用双层加厚金箔,可以保持50年以上。使修缮之后的古建筑群看上去富丽堂皇而不失历史沧桑。 彩画首次进行“拓片”存档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的彩画风貌,在修缮前,所有的彩画都根据“颐和园彩画评估系统”进行价值评估,凡是有价值的原有彩画均进行保留,用软毛刷刷掉彩画表面上的尘土和蜘蛛网进行保护,并使用高丽纸进行“拓片”,一式两份,用于存档和绘制。 这次修缮保留下来的彩画有转轮藏一层金步彩画、长廊彩画、佛香阁内檐彩画。 复制品代替原件“上岗” 转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烧制于光绪年间,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琉璃釉色均匀,色彩鲜艳,位于中央的寿星体积最大,神态慈祥,左手持羽扇右手扶梅花鹿,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侵害,尤其是酸雨的侵蚀,三寿星的表面已出现裂痕与脱釉,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特殊文物,将其价值延续下去,经专家多次论证调查,最终确定用复制品替代原件,原件作为文物收藏在德辉殿同时向游客展出。 80岁技师拯救濒临失传的棚壁糊饰 封闭630天 排云殿至佛香阁建筑群修缮完毕 昨日与游人见面 新华社电 记者23日获悉,北京颐和园为了使修缮后的排云殿恢复到晚清光绪年间的历史风貌,邀请到了故宫80岁高龄的老技师出山,对排云殿的内檐棚壁糊饰的修缮进行了指导,拯救了当今已濒临失传的棚壁糊饰技术。 棚壁糊饰是用纸张裱糊装饰建筑内的顶棚墙壁以及门窗缝隙的封护。我国北方古建筑的内装修,大都采用这种裱糊装饰方法,尤以清代盛行。从事这一行当的工匠在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程做法》营造中被列为裱作,与“木作”“油作”并列于古建内檐装修的范围,棚壁糊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修缮一新的北京颐和园排云殿内檐采用了安徽潜山的传统作坊制造的仿乾隆高丽纸、苏州丝绸博物馆生产的仿制宫廷用芝麻纱以及河北香河的绿色团龙万字不到头银印花纸,延续了清代皇家建筑棚壁糊饰的面貌。(竞报 记者陈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