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在宁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7:16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9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在南京召开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会议,并观摩了扬子石化苯储罐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华建敏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企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应急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企业应急管理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等出席会议。

  华建敏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大力加强应急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央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应急机构进一步健全,应急队伍不断充实,应急演练广泛开展,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提高企业应急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势在必行。

  华建敏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企业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力争到2007年底,形成覆盖全面的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的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地企衔接、协调有力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把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华建敏强调,进入第四季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今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国庆节即将到来,要做好节日期间各项安全工作。

  梁保华在致辞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已成为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平安江苏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梁保华说,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全社会应急管理的基础和重点,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公共安全。

  江苏有38.3万家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095家。我们坚持把加强政府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结合起来、衔接起来。省政府编制和颁布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2个专项预案,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全省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梁保华说,这次会议在江苏召开,对我省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是有力促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有力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下午的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中央企业应急预案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企业改革发展总体规划;下决心增加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切实保障;把防范事故作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之一;同时配合协调,保障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正常进行。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表示,今年底前,165户中央企业要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各中央企业务必按照切合实际、简明扼要、责任明确、衔接配套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编制应急预案。同时,抓好责任制落实这个关键,突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形成演练的制度化。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分管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中央有关部门和全国总工会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6家中央企业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