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变单一功能为全球综合物流网络“神经节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入功能建设新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9:06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王蔚)洋山深水港一期成熟运营,预计今年吞吐量可达300万标准箱;拥有4个深水泊位的洋山港二期已初具规模,年底将建成投产;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100万标准箱……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入了功能建设的全新发展阶段,目标直指“完善功能,协调发展”。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06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高级论坛上获悉的。

  国家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已有10年,从起步到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洋山港一期和洋山保税港区同步启动,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去年跃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洋山港一期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84万标准箱,并创下30万标准箱的单月最高纪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培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凭借上海港及周边诸港的吞吐能力和规模,有人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形成。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只是从量上来衡量,而按世界上已建成的国际航运中心标准看,我们的核心问题还没有突破——那就是功能建设。

  按照全球物流发展的要求,港口功能将从单一功能,向全球综合物流网络的“神经节点”功能转化,成为城市功能的组成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定位为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已进入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向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共同推动转变的新阶段。到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3000万标准箱,力争成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为实现2010年初步建成、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资源配置功能,紧紧围绕集散功能、服务功能、产业功能、管理功能展开。

  为寻找自身的差距,今年上海港加紧开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研究。许培星指出,一方面,上海港有着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增长迅速、国际国内航线高度密集等优势;另一方面,我们的“软环境”与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有差距,港口集疏运结构不合理、国际集装箱中转量不高、物流业未形成规模、港口综合商务成本相对偏高等。

  未来5至15年,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建设的关键期。据了解,在推进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建设方面,将完善至洋山内支线外贸货物出口退税。争取在洋山保税港“进港退税”的基础上,针对内支线货物实行“离港退税”政策。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和航运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航运服务功能,建议尽快在洋山港区试行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放宽准入条件,吸引境外航运企业向上海聚集,加快临港新城和北外滩等航运CBD建设,扶植航运经纪业发展,开发航运指数期货交易等。

  据悉,近期上海市港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在洋山港设立“第二船籍港”和启运港退税等政策,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