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百姓为什么捂紧“钱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9:10 河北日报

  ---扩大内需问消费(上)

  提要:未来一些开支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不敢多消费,最突出的是教育、养老、医疗费用开支在储蓄动机中一直居于前列———这也是居民消费意愿走低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最新调查统计显示:7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回落
,全省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尽管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水果和蔬菜价格走低带动的。但结合上半年的消费价格整体走势,以及近期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专家们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全省消费价格指数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但涨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意愿的升降。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近期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多消费较划算的居民人数所占比例仅为28.6%,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9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虽然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5073.4元、1982.9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6.1%。但两者的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9%、11%。消费增幅均小于收入增幅。专家分析,在收入增加提高了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对廊坊、唐山等地市民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市民认为房价还会进一步上涨。正是未来一些开支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不敢消费,最突出的是教育、养老、医疗费用开支在储蓄动机中一直居于前列———这也是居民消费意愿走低的主要原因。

  尽管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调整个人所得税及消费税等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但除了假日经济和婚庆市场偶有亮点外,我省还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消费热潮。

  消费意愿下降的同时则是储蓄意愿的上升。今年上半年,全省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674亿元,增长13.4%,较年初增加590亿元,同比多增29亿元。尤其是8月19日,央行同时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这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储蓄意愿。旨在抑制投资过热、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加息政策,客观上也提高了老百姓的储蓄意愿,这给下半年我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不小的压力。

  “生活负担重与高储蓄率并存,是目前我省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特征。”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张晋武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率比发达国家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我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比例明显失调。因此,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应以启动消费为重点,在实施“消费新政”上下功夫。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时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更多地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2%;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8%。两者相比,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稳定和明显。

  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半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但投资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以及欧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省出口总值仅增长12.5%,同比回落25.9个百分点,增幅缓慢,拉动乏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1%。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实际情况也表明,我省在扩大消费方面的潜力很大。比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较高的储蓄率,使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面临着升级;农村消费势头也在积蓄能量。

  针对这种情况,张晋武教授认为,眼下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消费"的观念,深入研究消费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内需,而不能简单沿袭前几年的做法。

  上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76.3亿元,居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4.8%,居全国第9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为41.3%。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期待下半年"消费马车"会奔跑起来,形成"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河北号"经济列车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贾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