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大的历史机遇 紧迫的现实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3:2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重大的历史机遇紧迫的现实任务
探讨社区发展大计。李延滨 摄

  

重大的历史机遇紧迫的现实任务
辛勤的耕作。李延滨 摄

  编者的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从根本上跨入工业强国行列的决定性步骤;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农村建设既是长期的发展战略,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中国亿万农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福音。随着新农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举措和配套措施。这些扎实、具体的行动不仅给农民兄弟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送来了千载难逢、改换命运的历史机遇。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我们必须珍惜它,抓住它,乘势而上逐步破解“三农”难题,否则就会错失良机,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按照“20字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当前,应根据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化“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大支撑,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追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一哄而起、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政绩工程和运动式推动的倾向;防止和克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以为新农村建设可毕其功于一役的倾向;防止和克服领导大包大揽、不尊重农民,甚至在新农村建设中损害农民权益的倾向;防止和克服新农村建设模式一律化、指导方法一刀切的倾向;防止和克服重硬件、轻软件,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的倾向。

  青岛的新农村建设已在各区市全面展开,目前已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完善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责任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各行各业都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互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上来,集中开展实施五大工程、抓好五大带动、完善五大保障的“三五”行动计划,重点办好18件实事,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青岛新农村建设应怎样推进?目前,本报市郊综合部的编辑记者们畅所欲言,结合青岛的实际谈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新农村建设要解放思想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钱卓(主任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在理论上要领会,在实践中要破题,在经验上要积累,是一门绝不轻松的“功课”。因此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不能急躁冒进,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固步自封,而要虚心学习,认真探索,解放思想,博采众长。

  一、只有解放思想博采众长,才能心明眼亮,少走弯路。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如果每一项工作都从头摸索,难免会力不从心。相反,如果能够留心学习相关方面好的经验、思路,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比我国先行一步的日本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给人启发。1955年,日本的第一次“新农村建设”首先是确定推行区域。5年间,政府共指定4548个市町村为实施区域。二是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体制,被指定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市町村分别成立农村振兴协议会,制定农村振兴规划并付诸实施。三是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据统计,平均每个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市町村费用高达1000万日元,其中40%由中央政府补贴。

  二、只有解放思想博采众长,才能广泛学习、借鉴,吸取新鲜经验。新农村建设去年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没有太多的模式可“套”,理论可“循”,书本可“照”,所以,先进地区在当前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就尤为可贵。比如,如何确保农民既能在政府指导下搞建设,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江西赣州,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一个好机制: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府出钱建设农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农民自主建设房屋;将新农村建设“试点”改为“农民自己申报”,使农民既清楚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政策,又有现成的建成点作为参照系,由此引导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只有解放思想博采众长,才能走出自家小天地,追先进,创一流。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以沿海发达地区自居,似乎聊以自豪的资本有不少,但走出去看一看,才知道我们的步子实在迈得不算快。河南的新农村建设在国内异军突起,最近到那里去看了看,本以为这里相对封闭和落后,但所见所闻令人吃惊不小,两地比较,其实一些细节就很说明问题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是亟待“拉长”的“短腿”。过去我们一直以此为荣,但现在却发现,河南发展得非常快,郑州、开封、洛阳等重要城市之间和周边,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况也不错,包括路标指示、夜晚的亮化等等。回青岛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我们过去的优势正在变成劣势,济青、青黄这两条高速路的路况,不用说大家也清楚,从路面的质量到拥堵的情况……还有绿化,进入中原大地,道路两侧的宽宽的绿化带始终是河南的一大亮点,而我们部分道路的绿化就稀疏了……这些细节反映的问题,应该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只有解放思想博采众长,才能保证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这个规划,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兄弟地区已省悟到这一点,比如赣州提出,新农村建设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地建设农民新居。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并传之久远,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

  这一点我们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思想观念上都落伍了。且不说过去在我们的绝大多数乡村地区,建筑群整齐划一、单调生硬,就说现在“正在进行式”的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过去的模式可以说仍在“复制”,一些急功近利的所谓“组团式开发”侵害自然环境不必赘言,而且动辄使宝贵的乡村生态和田园风貌变得面目全非。我认为对这一点我市从上到下的确应该引起重视了。

  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拿来生搬硬套

  韩军营(记者):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激发了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记者在市郊各地进村入户采访,无论身在何处,扑面而来的都是一股热辣辣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但无论是基层党员干部还是农民群众,无论是较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乡村,人们几乎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新农村之路该怎么走?”

  这个问题问得好。记得年初新华社曾经发表过一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各地在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避免急于树典型、立标杆的做法,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镇村,因为地理位置、区域特色、经济状况、人文历史、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决定了各地的发展之路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走到底。

  各地情况不同,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拿来生搬硬套。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坊头村采访的时候,这里的农民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因为地处偏远,坊头村没有条件发展工业。他们以生态开发的模式来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行日光温室种菜、“暖棚圈舍养畜,畜粪发酵,沼气做饭,沼渣肥田”和“一池三改”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改善村居环境,建设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农村。依靠蔬菜大棚,不仅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废弃能源的利用,使村庄、庭院清洁化,生产无害化,解决了农家小院里和村旁、路边、田间地头随意乱放的“三大堆”,原先脏、乱、差的村容被整齐洁净所代替,建设出了一个真正的生态家园。

  目前,坊头村的做法被平度市委、市政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模式——“生态经济型”加以推广。平度是个有1788个村、近120万农业人口的大市,针对各个乡镇和村庄的不同特点,该市在思考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效益美观型、资源开发型、文化旅游型、生态经济型、产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等六条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无独有偶,莱西市根据九联集团村企合一的有益探索以及各地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村企合一”型、市场带动型、招商引资型、高效农业型、旧村改造型、专业加工型、合作经济组织拉动型、资源开发型、库区开发型、旅游带动型”等十个新农村建设类型。

  胶州市把全市811个村庄分为城中村、三边村和偏远村三类,并分别树立了胜利村、山相家村、臧家庄村等村庄典型。被胶州外环线圈进去的53个“城中村”,将大力推广胜利村经营村庄的模式,抓住城区扩大、土地升值、区位优势显现的机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将农业村变成工业村、商贸村,使大多数村民彻底转入到二三产业。三边村要积极推广村级招商,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和水平。纯粹的农业村——张应镇臧家庄与福生集团签订了长期蔬菜收购合同后,全村90%的土地都种上了订单蔬菜,亩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像这样的偏远村都通过鼓励发展高效农业来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

  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区还是落后地区,大家都在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正因如此,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的磕磕绊绊已然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待这个过程的态度已经值得无比欣慰了。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经历过的新村运动。韩国人的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跨区域开发模式的构建。韩国将新村运动放置在国际交流、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跨区域的整体结构性调整,不仅是农村,城市也开展;不仅是农民群体,也包括大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不仅是本乡关注,也吸引海内外的各种力量。国家则引导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每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品,紧紧抓住“特”字这把可持续发展的标尺,使各区域各有所长,各有所得,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他们提出的“一区一社一村一品运动”。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应迈出跨区域发展的步子,在指导思想上把地区倾斜转变为产业倾斜,按各地的具体条件,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农业,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像韩国那样,走城乡统筹、跨区域统筹、共同发展的道路,使资源要素优化组合利用。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梁学勇(记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内涵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最近一个时期,记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中出现了一些片面性、盲目性等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是认识上的“片面性”。目前,一些地方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认为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标志”,这既便于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又可以轰轰烈烈搞上一番。于是便到处粉刷墙壁、清理街道、栽植花草。对这种做法我们并非不支持或一概否定,但这只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把改善“村容村貌”视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主要力量下在“旧貌换新颜”上。

  二是建设目标的“偏离性”。有的村干部在与记者交谈中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房盖多少”。因此,有的村便拉着架子给村民申报建房手续;有的干部急于出台村庄规划,兴建新村“一条街”等等。他们多考虑形式上的集中和外观上的整齐,但发展生产这一首要任务被忽略了。

  三是建设中的“盲目性”。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存有“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跨越思维”,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起个“新农村”。比如无视财力物力,一味追求“大干快上”。个别村干部说:“为官一任拼一拼,跑步建设新农村!”他们只求领导说个“好”,不怕群众评价“糟”。这种“表率作用”是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的。

  四是无作为的“消极性”。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子比较突出。在调查座谈中,有些村干部悲观地说:我们这里历史条件就很差,想建新农村那是说大话,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好多村民也失望地说:一无钱、二无物、穷村子、散支部,建设新农村根本没出路。还有少数困难村子处于“无动于衷”和“等待观望”的状态,坚持过去咋干还咋干,拉着架子等支援。上述这些现象都是不可取的。

  其实,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它的关键要义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包括农民收入要增加,生活要改善,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其他都谈不上。

  因此,生产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前,一定要注重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市正在建设的粮食、蔬菜等4个“百万亩”基地都是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各地应该重点抓紧抓好。同时,要想方设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生产发展中,还要注重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这方面,石老人社区为子孙万代计,保住青山绿水、长足发展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仿效。

  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那就是各个村庄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像城阳区的城阳村、崂山区金家岭社区这样的城边村,可以借助城市扩张的优势,抢先发展。而像胶州市臧家庄这样的边缘村,也可以通过建设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走上致富的道路。关键是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建设新农村的内容还包括:一是环境要整洁,生活的环境要卫生。二是从农民的实际情况看,要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说叫新农村,农民也是不信服。第三,农民有话可以有地方说,有诉求渠道,这就是农村的基层民主。

  总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循序渐进,保证农民群众得实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在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中有个良好的开局。

  新农村建设是“现在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完成时”

  宋学智(记者):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新”,“硬件”要新,“软件”也要新。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对欠发达村庄而言,需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才能走出“深水区”,迈向理想的彼岸;而对一些相对发达的村庄和地区而言,全面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绝大多数村庄而言,是“现在进行式”,而不是一个“过去完成式”。不要一提建设新农村就到处光辉灿烂、莺歌燕舞。

  地域广袤的农村,对共和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只取不予”已成历史,如今农民已告别“皇粮国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重视“三农”的惠农政策接踵而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又让农民走上了大舞台,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机已经成熟。从我市城阳、崂山和黄岛等区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不难看出,“生产发展”是前提。随着这些地方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他们对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也不断攀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相得益彰,比翼齐飞,农民住楼房、医疗养老有保障……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

  然而,聚焦我市经济欠发达的村庄,许多农民依然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多少年来,“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身边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一些村庄,特别是较偏远村庄的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仍然摆放在村头巷尾;“一家四间房,外套院落墙,内有猪圈和茅房”的落后庭院,在这些村庄依然鳞次栉比。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经济欠发达村庄的农民缺少致富的急迫感,信息闭塞、观念落伍,摸惯了锄头的农民,缺乏致富的技能;想外出打工也屡遇“红灯”……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市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许多村的道路是风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在较偏僻村庄中,九成左右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全市还有近7万农村学生上学还要自带课桌凳……“硬件”的欠账,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绊脚石”,而“软件”的滞后更令人忧心。

  这些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遇到了重重困难。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支部高书记说:“搞新农村建设,农民有两盼,一盼收入增加,二盼环境改善。但对于欠发达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在即墨市段泊岚采访时,几名村农村干部说,改革这些年,农民吃穿无忧了,但“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等几十年都没有变。村庄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有线电视、垃圾粪便处理等,这些都是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的,但偏远贫穷的村庄,对这些方面的改善却渴望不可求。

  一人富了一棵树,大家都富满山绿。对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建设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村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村庄一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搞好,就开始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推广农居“楼房化”,带给农民的只有加重的经济负担和尴尬惆怅。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揣摩透农民的心思,研究好农民到底需要什么。具备条件盖楼的就盖楼房,具备城市化条件的则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让农民得到实惠。可喜的是,目前我市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贫困村和库区移民村的扶持力度正在逐年加大,种粮补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百万亩高产田、水利工程……一项项切合实际的富民工程接踵而至。

  韩国在“新村运动”中,是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开始政府向每个村免费提供335包水泥,让各村自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验收好的村加拨水泥和钢筋,以示奖勤罚懒。更值得借鉴的是,韩国政府先确定若干项目,包括屋顶改造、道路硬化、建自来水管道等,由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再发水泥、钢筋支持,直接给农民配套。

  这方面,莱西市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作为一个农业市,财力有限,但他们不等不靠,将全市新农村建设分为十个类型,在抓好示范的同时,分门别类予以指导,先易后难,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

  新农村建设重点要在“多予少取”上下功夫

  卢少华(市郊综合部主任、高级记者):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摒弃城乡二元结构的思想束缚,从传统的体制、制度与机制中跳出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真正做到“两个倾斜”、“两个反哺”,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要在“多予”上下功夫。首先,要建立一个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地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为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我市本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13.7亿元,比2005年增加4.2亿元;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为14.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为8.84亿元,高于2005年的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各区市也纷纷加大了支农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如胶南市财政今年用于“三农”预算资金4.2亿元,其中安排4000万元抓好50个试点村建设。青岛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投资2000万元促进贫困村尽快脱贫等。

  可见,今年我市各级财政支农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政府公共财力对农村的覆盖面仍然较窄,仍存在着不足和差距。目前,我市农村的基础设施还较薄弱,868个村庄没有通上柏油路,100万农民饮用水不达标;全市农村占有的公共医疗资源仅为城市的2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还不到7%;农村中小学仍有危房10多万平方米,学生自带课桌椅7万多套;2004年底,全市有近一半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全市村级净负债总额达7亿多元;农村富裕劳动力仍达70多万人……

  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克服“区市热、部门冷”、“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真正站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突破“三农”薄弱环节,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辛梅(市郊综合部副主任、主任记者):怎样建设新农村?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以来,不少地方推出建设新农村的类型和模式。我的看法是,正如发展无模式一样,新农村建设也无一定之规。我们不能给新农村建设设立框框,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只要是符合中央“20个字”精神的发展之路,都值得肯定和鼓励。要认识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他们最懂得怎样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最近,我和部里的同事一起转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如石老人村,多年来,坚持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业、房地产项目和高档健身休闲项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之路。城阳后田村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按照改出一片景观、一片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即墨西元庄村,短短五六年时间,从一个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一跃成为即墨发展最快的村庄之一,被誉为“青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还有平度的前双丘村虽然还不富裕,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探索植树致富,用股份制的方式把村集体、干部、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缺少区位优势的农村建设新农村的路子。这些农村的建设发展表明,新农村建设的确无模式。但总结起来考虑,我又感觉到,他们又都有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好的村集体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有思路、有魄力、有韧性、敢想敢干的带头人,他们通过基层民主选举走上领导岗位,能够了解村民心声音,代表村民意愿,又通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基层村干部已经成为青岛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因此,我建议在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从政治、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切实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要有的放矢地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让他们为青岛的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探讨社区发展大计。李延滨 摄

  辛勤的耕作。李延滨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