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财长打的啥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3:38 深圳商报

  上周五,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北京,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保尔森此番访华受到特别热烈的关注,与其出访前对中国经济发表的言论富含新的信息有关。保尔森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全球经济主要领导者姿态”出现的国家,美国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战略眼光予以对待。他还表示,对美国而言,“最大的风险不是中国将取代美国,而是中国不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不能够保持它的增长率。”

  和总是就人民币汇率给中国施加压力的前任比较,保尔森传递的信息更温和,也更具有前瞻性。有意思的是,尽管保尔森没有施压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走出了整周的上扬行情,其中四个交易日创出新高,并在保尔森离京那天首次冲破7.92元关口。

  保尔森的新调子让所有观察者眼前一亮,人们纷纷猜测,保尔森的改弦更张是否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将进入新的开端,而拐点已经随着保氏来华显露端倪。

  中美同为世界经济“引擎”,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旋律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但是,由于中国对美国贸易存在巨大顺差,美国经贸官员往往抓住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施压中国,以便谋求更多利益。

  保尔森此次访华没有再打汇率和知识产权牌,反而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期间多次公开表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将根据市场需求而扩大。正是因为中国财经高官传递了积极信号,敏锐的市场将有关信息综合“翻译”成人民币汇率波幅有望扩大,导致了汇率加速走高。

  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市场力量,是否会降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经济成长速度,这是中国对汇率改革的最大隐忧。经历一年多的汇率改革后,人民币稳步升值已成事实,同时,中国就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在如何赋予市场更大作用,以消解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货膨胀、贸易摩擦等深层次矛盾上,中国需要汇率演变更符合经济自身发展需要。

  正是由于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自身的需求,周小川才会连续发出积极信号,而保尔森看清了这一趋势及其符合美国利益的本质,才没必要再纠缠这一问题。

  既然人民币汇率已经不是焦点,那么,保尔森又改打哪张牌来谋求美国利益最大化呢?

  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保尔森提出,让外国金融机构、投资者进来,中国将是最大受益者。“只有拥有健康的资本市场,一国经济才能获得长期的成功,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如此。”保尔森的观点被媒体归纳为“三段论”,即短期,人民币需要表现出比目前更多的灵活性,改革的步伐应当更快一些;中期,中国应当开放资本市场;长期,中国货币政策应当能符合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显然,在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朗的背景下,保尔森的目光盯在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利率市场化上。在保尔森看来,只有加快上述领域的开放和市场化步伐,中国才能保持增长率水平,并最终成就“全球经济领袖”的梦想。保尔森为中国走向“经济领袖”设计的路线图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在中国经济崛起不可阻挡,美中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催促中国加快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更大利益。因为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领域内,美国企业都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因为它既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是中国对WTO的承诺。中国需要考虑的是开放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即要避免这一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因此,多年来,中国对这个领域的开放始终持谨慎和渐进的基本立场。保尔森在过去15年中有70次访华的记录,作为一个“中国通”,他明白用什么方式跟中国打交道效果最好。因此,无论是“戴高帽”还是温和地提出建议,保的策略都不是立足于“压服”而是试图“说服”中国。他要“说服”的是,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有利。

  美国策略的变化或许将直接减少中美经贸的对抗和摩擦,但在中国承诺金融全面开放不到80天的背景下,美国利益诉求重点的转移会起到怎样的结果,尚需观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