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读书何以建设学习型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06 东方网-文汇报

  陶东风

  ●“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但是这个倡议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我们如何营造读书的气氛,如何把学习、特别是全民读书落到实处

  ●尽管现在高科技发达,但是我总以为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仍然是读纸质书。玩游戏
也好,读手机短信也好,大约与学习是关系不大的。对比中国人读书时间大大减少而读短信时间急剧增长的现象,我总觉得中国离开学习型社会的距离还很大

  ●学习型社会当然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建设完善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特别是社区图书馆,但是如果社会风气不扭转过来,再多的图书馆再多的图书也是白搭,不过是文化“政绩”和摆设而已

  近日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我觉得这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但是这个倡议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我们如何营造读书的气氛,如何把学习、特别是全民读书落到实处。

  尽管现在高科技发达,各种新的媒体和通讯工具、特别是电子化、数字化的媒体飞速发展,比如互联网、手机等,但是我总以为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仍然是读纸质书,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青年学生而言是这样,因为毕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知识仍然是通过纸质图书传播和承载的。令人遗憾的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调查报告:中国大众的人均读书时间正在呈现减少趋势,与此同时,上网、玩游戏和收发手机短信的时间以几何级数疯狂增长。因此我觉得与其笼统地说现在人们没有时间读书了,还不如说是人们把读书的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情了,干什么了呢?至少相当一部分是用来上网、玩游戏和读短信了。

  先说读短信。本人2002年以来曾两度赴美。由于自己英语水平有限,加上访客身份来去匆匆,对美国的了解绝不敢说多。但是有一种对比颇为强烈,因而也颇难忘记,这就是:美国人热衷看书,中国人热衷看短信(对不起,为了“片面深刻”,这个判断颇有些过度概括的嫌疑)。我在美国时,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汽车、地铁,总是看到大量美国人在那里看书,很多书还是很旧的,泛着黄色。从他们的外表判断,大多数不是专业的知识分子或学者。对比之下,如果你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城市中的无论什么地方游走,看到的却是全民读手机短信的滑稽印象:火车、汽车、电影院、会场、大街,乃至课堂,读手机短信几乎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景观。坐飞机的时候虽然不得已读不了短信,但是一旦飞机着落,还没有等停稳,就有大量乘客急不可耐地拿出手机开始收发短信。从电影院出来时,总是有那么多人拿着手机边走边看,煞是有趣。特别是在开会、看电影乃至上课的时候也有大量的人收发短信,令人对中国社会的公德建设不敢乐观。

  要说中国的手机市场开发并不早,但是后来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手机销售市场,手机数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一。更有报道,中国手机市场的特点还有:手机的更新换代频率高,一人拥有多部手机的比例高,奢侈型手机的销售量大。大量中国人,特别是城市青年人,热衷于拥有多部手机和频繁地更换手机。这不是出于什么实际的交往需要,更多地是出于赶时髦、比奢侈、爱面子,生怕自己的手机款式落后被人笑话拿不出手(相比之下我认识的一些美国教授们往往带着很古旧笨重的手机,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手机,对奢侈型的手机没有兴趣,更不会像中国的同行那样熟练频繁地过“信生活”)。虽然出于尊重隐私的需要不好打听别人手机短信的具体内容,但是每当看到“读者”脸上不时露出的暧昧而奇怪的表情,我总觉他们那么起劲地收发短信,不是出于什么实际的信息接发需要,而是在那里有着其他“乐趣”所在。一个人不可能总有那么多的实用信息需要发送吧,而且即使有,发一个两个就可以搞定,为什么发个没完呢?

  玩游戏也好,读手机短信也好,大约与学习是关系不大的。这点我估计人们没有多少疑问。只有上网好像要复杂一些。我不否定上网的人中有不少是为了学习(广义)的目的,比如获得一些对于人生、社会、事业有用的知识,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但是同时我也看到大量的报道,说上网族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上网时更多地是和别人聊天或玩游戏。那些因为玩游戏而离家出走、逃课旷课乃至酿出命案的事件也时有披露,由此我更确信:通过上网学习者的比例一定低得可怜。

  对比中国人读书时间大大减少而读短信时间急剧增长的现象,我总觉得中国离开学习型社会的距离还很大。学习型社会当然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建设完善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特别是社区图书馆(这一点中国做得远远不够,比美国差很远),但是如果社会风气不扭转过来,再多的图书馆再多的图书也是白搭,不过是文化“政绩”和摆设而已。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