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38 千华网

  张杰辉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美国设立了专门从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机构,英国就城市综合竞争力出台了一系列“白皮书”,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了重要报告。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城市是相伴相生的。从城市的诞生之日起,城市之间就存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同程度上的竞争。从竞争的实质上看,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从发展的历程上看,城市综合竞争力既是一个自然生成、积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培育、提升的过程。城市综合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城市综合竞争力课题的研究,对于指导城市由自在发展走向自由发展、由自然之城走向理性之城,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主题,提出了“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奋斗目标。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实现位次前移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发掘和增强我市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提高我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以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展现和最终体现。一个城市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经济实力的强弱,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拼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城市的经济实力是以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只有加快城市各种生产要素整合,形成产业优势,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关键在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以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夯实产业基础,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基础包括产业发展可供资源、生产要素、产出规模、结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等。坚实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前提条件。我市矿产资源是得天独厚,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庞大,这些都是加快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特别是地方产业规模较小,产业聚集度较低,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影响了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发挥传统优势,培育再生优势,以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搞好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铁、菱镁、玉石、滑石等矿产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使资源优势真正成为经济优势。要进一步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利用老工业基地在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做好优势扩大和移植工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要采取园区式发展的有效模式,引导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要素在园区内整合、调整、优化,形成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科学的产业布局,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基石。鞍山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三次产业中,工业实力雄厚,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育较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在工业中,钢铁、装备制造、轻纺、矿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造成产业结构的过重过轻。在传统产业中,钢铁产业一业独大,而装备制造、轻纺、矿产品加工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亟待发展壮大。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方略,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形成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在加快建设“一个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把支柱产业提升为品牌产业。要在建设“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鞍山文化和旅游资源,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产业聚集和工人集中互动,在实现规模就业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连接和延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关联度和产业配套能力成为产业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现有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是阻碍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以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为重点,建立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间的连接、传递和影响机制,形成产业内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和辐射机制。要立足“一个基地、三大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特别是辽东半岛中部城市群和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带建设,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接受先进地区、先进产业的辐射,实现配套发展。

  二、拓展城市空间,增强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的综合承载力

  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的承载力体现为城市的形象魅力和对外吸引力,构成了城市的基础竞争力,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承载力主要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整个城市能容纳多少人口,能安置多少就业,能建设多少企业,能提供多少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等。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说到底离不开城市这个载体。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积聚和发展,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鞍山作为老工业基地,是执行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之一,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仍然没有完全弥补历史欠账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承载力不强,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提升我市的城市承载力,关键在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的功能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城市空间决定发展空间,城市的承载能力决定经济的发展潜力。鞍山因钢而立,因企而兴,城市的骨架依据鞍钢确立并逐渐形成现有的城市空间布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因不合理城市结构产生的人口膨胀、产业分散、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狭小的城市空间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论证,城市向南扩展已经成为共识,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选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战。要加快启动城南新区建设,抓紧制定市区南扩、海城北靠的具体方案,加快解决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以城南新区建设带动城市空间拓展和经济发展。要按照城市功能调整城市布局,形成中央商务区、居民生活区、产业聚集区、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的新的城市格局。

  第二,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完备的城市功能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鞍山由于产业结构和城市架构等历史原因,现有城市功能还不尽完善,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不足、吸引力不强、舒适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重点搞好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强住宅小区管理,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要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能源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电能、气能、热能供应能力,解决能源紧张问题。要加强城市水源与给排水系统建设,着力提高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提高公交系统的承载能力。

  第三,强化环境保护,塑造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生态化,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最终追求。鞍山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我们必须以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以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构建区域环境绿化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要以工业污染防治、低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矿山植被恢复为重点,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加快建设城市重点工程,重点加快南沙河改造和千山水库建设,按照“水、岸、堤、路、景”五位一体的要求,把南沙河工程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加快千山水库的规划、论证,尽快解决鞍山缺水、缺灵性问题,把千山至南沙河段打造成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产业带和景观带。要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令人神往、让人留恋的生活环境,力争早日把鞍山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三、培育城市精神,提升以文化为根基的城市凝聚力

  以文化为根基的凝聚力体现为城市的发展活力和内在凝聚力,构成了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文化凝聚力包括城市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文明程度等,是相对于城市经济实力等硬实力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的软环境,是城市气质、性格、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文明的旗帜,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和谐的支撑,是城市的终极意义。我们必须确定更高的文化坐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以城市软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打造人文环境,提高文明程度。人文环境是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文化衡量与人文要求。通俗地讲,城市文化是市民怎么想事,怎么做事,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别人,如何树立个人信誉,如何维护个人和城市形象,如何培育城市精神,使市民良好的人文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夯实科学发展鞍山的人文基础。

  第二,打造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政务环境是政府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培育政府文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市场,政府竞争环境。要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事政企关系,创新服务流程,建立便捷通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政府行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行为的文明程度。要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综合管理水平。

  第三,打造市场环境,提高开放程度。市场环境的建设实质上就是文化环境的塑造。打造市场环境的核心,一是公平,二是开放。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公平竞争,打击各种违反市场规范的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良好的秩序中运行。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积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骨干力量。

  第四,打造法制环境,提高和谐程度。文化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文化发展推动了城市的法制文明。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建设法治城市。要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争创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

  四、支持创新创造,培育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力

  培育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力体现为城市的根本动力,构成了城市的终极竞争力,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和技术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形成各种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智慧和智力竞相涌流的良好局面,以人才的培育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城市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各种发展要素中越来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导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拥有一切。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大胆起用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要拓宽视野吸引人才,改进人才吸引办法,大力引进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全国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只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们必须创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发展路径,推进全面创新。要积极推进思维创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强化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为提高综合竞争力打牢思想基础。要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善于借鉴他人的先进作法,善于总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加速经济隆起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支持创新创造的良好局面。增强城市创新力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合理流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激活人才成长潜力和创造潜能。要营造人才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策,做到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我市的核心竞争力、综合承载力、文化凝聚力和人才创新力,就一定能够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宏伟目标。

  (本文系作者在市政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专题常委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