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穿越长三角大型报道活动专题 > 正文

文化遗产专家丹青特稿:遗产·根脉·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1:04 中华遗产杂志

  我们大型报道团一行在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现场直播一结束,又踏上奔赴江南名府——常州的旅途,晚霞把一轮艳如金盆的橘红色落日悬挂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仿佛是在遥祝我的平安:由于团队领队将要根据先期安排的工作日程,先期领队的李亦工先生回上海,接下来的全程领队由王海滨先生负责,大家为两位领队送行和迎接,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时间一拖下来,待我们赶到常州的明都师源宾馆,时间将近晚上的11点了。这一家宾馆是我们这些天所走过几座城市中最好的一家。在明都师源,我们从内心感到真正的宾至如归
。感谢明都师源的全体员工!

  来到常州的美好心情是短暂的,与记者们面对着这座古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所遭受的人为破坏,无声的叹息被流下的热泪所掩饰。我们考察了青果巷的民居保护情况,听了普通百姓们对现任政府的一些做法提出质疑,深感可悲。当我们一行来到日前被全国各大媒体所关注的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拆迁现场,更是触目惊心。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这里受到人为的糟蹋毁坏,将被拆除的将军府名以搬迁、实以践踏。如果真的搬迁,应该由相关人员现场指挥并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对各构件编号后进行科学的运作。用挖掘机和民工的铁锤对这些古代遗存进行搬迁,这是哪家法律所规定的?

  “粗暴的城市改造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但却把许多珍贵的城市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全都损毁了。快速的、粗糙的、新建起来的建筑又把原来富有特色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全部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简陋的现代新城市和乡镇”,这是同济大学的阮义三先生曾讲过的一段原话,常州目前的情况使先生的讲话有了坚实的印证。

  我们历来所说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主要是古城内的旧城区(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我们所说的整体保护主要指的也是旧城本身。文化遗产的产生跟它周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的保护更是本体保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了环境,文化遗产的的本体价值也要削弱。只有把周围环境有效地保护好了,这个单位的文化遗产价值才更全面、充分地体现出来。像前后北岸这样的“保护性搬迁”,那是对国家有关法规的无情践踏。

  常州的古代民居,因时代的不同,因此在体量和平面组合上也不尽相同。清代的民居在规模上、体量上要比明代的民居更为宏大;在单体的开间上,明代的民居多为五开间,清代康熙后多为三开间;在材料的使用上,明代的民居主要为木构,型制完整,装饰精美而朴素,线条简洁。到了晚清,出现砖仿木结构,檐口低矮,用料粗壮。许多民居还反映出西洋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仿欧式洋的二层小楼。倘若历史文化的内涵是他们的共性,那么,传统建筑、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等要素决定了它们的文化个性。文化个性保存得越完整,它的文化肌理就越显露,文化内涵就越深厚。

  我们都知道: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独特的象征,它凝聚了人类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是历史上不同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当然,单纯强调保护,反对对历史街区进行适度的改善,也只能使保护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些地方往往存在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足,居民生活条件差。生活在21世纪的人,怎能不企盼新房子呢?我们的政府应该多为居住在这些老房子的普通百姓们想想,在改造城市的同时,就现有的成片保护区、古代建筑、绝对保护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外部整修和内部基础设施的改造。这样一来,既改善了民居的生活条件,也保留了文化遗产的根脉,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善举,为什么我们不做,非要把它整体拍卖给

房地产开发公司,搞破坏型的改造哩?

  今天仍挂着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金字招牌已失去它应存在的价值。现代城市的浮躁气息已经浸染到这座当年名府的骨髓之中。这个世界上缺什么都可以用金钱不上,唯独精神和文化发生赤字,你就是用万金也不补回来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之中,比如语言、风俗、心态、建筑等等。现在我们漠视自己文化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拆去古老的历史文化保护层,许多历经百年沧桑的建筑文化,在冠冕堂皇的政府行为下,惨遭荼毒,拆去真正的文化遗产,再花钱克隆一些非驴非马的“伪文化遗产”那些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既浪费了珍贵的财力,又羞辱了真正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过去多是从精神领域上阐述。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对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知。文化遗产除了具备生产力要素性质,还对地域形象、文化品位及经济发展有着无形资产的效应。

  我们在南京现场直播时,听了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的访谈就很有启发:如南京城墙附近原有较多的违章建筑,月牙湖段房屋初售每平方米2600余元,环境整治后飙升至5000元。

  可叹的是我们有些官员就是看不到文化遗产作为未来的软黄金的潜在价值。他们不懂得对待现存的历史遗存如何遵循原真性保护的原则,把附载在一切文化遗存的大量历史信息完整地保护下来。动不动就拆除。

  今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日前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按照中央政府统一的部署,各地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纳入到财政的预算,纳入到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也纳入到各级政府政绩的考核等等。”9月19日,我们的采访团正在苏州活动,听到常州来电,前北岸73号的砖雕门楼,在法院强制执行的百名警务人员和民工的参与下,被强行拆除,到了深夜,这座深含历史沧桑的文物主体完全被推平……

  我们都知道,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胎记,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践踏文化遗产就是割断历史、就是摧残城市之魂魄!!!

  历史是不能重新打造的。历史遗存是不可能再生的,重建的仿古建筑,不是历史建筑,人们的血汗钱不能滥用。这种蠢事不能再干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说:“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某些地方官员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和中央的有关法规对着干,完全是追求个人政绩、在这些官员的潜意识里认为:文化遗产带不来政绩,和

开发商搞联姻,把文化遗产夷为平地,盖上高楼建大厦,才能带来滚滚财源和显赫政绩。

  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女士当年曾说——这些人这么拼命地拆,早晚有一天会后悔的。但到后悔时一切都没有了。我真想看看到底当事者们有谁真正后悔并真心忏悔了——为我们这个民族珍贵且消失了的文化,为我们自己的良知和人格!如是者,我当赞之。

  请善良的人们永远记住9月19日,发生在江苏常州前北岸73号门楼的悲鸣!

  相关专题:穿越长三角大型报道活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