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一无所有的打工明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5:53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 |||||||||
近两年,在网上只要搜一下“孙恒”,你会发现有关他的信息非常多,他的事迹在网上随处可见,孙恒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8月初的一天,我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郊皮村的同心打工子弟学校采访了孙恒。出乎意料,坐在我对面的孙恒,在台上充满激情歌唱的打工明星,却显得有点忧郁和沉静。他说,我虽然有些名气,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仍然一无所有,也许永远都会这样——一无所有。
那一晚的“盛宴” 1998年10月20日,23岁的孙恒辞去了老家中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怀抱一把吉他来到了北京,虽然当时很迷茫,但他坚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生活属于自己,一定会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孙恒无法逾越的,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歌星,而刚到北京的孙恒第一份工作却是搬运工,因不会蹬平板车,第一次去送货,差一点儿被车撞了。此后不久,孙恒认识了一个老乡,就到老乡住的清华北门外边,租了一个小房子,打工之余,就去北大、清华听一些免费的讲座。那段打工的日子是孙恒最艰苦最难忘的时光,最穷的时候,身上只剩十块钱,花了一个星期。一天买一块钱的馒头,五毛钱的咸菜,每天早早来到清华食堂喝免费汤。孙恒说,那种苦是生活上的苦,我觉得不是最难的,最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那种苦闷,自己找不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找不着自己的位置。 困惑迷茫的孙恒在北京呆了几个月,就开始了一段艰苦的流浪生活……从沈阳到南昌,从东北到南方,孙恒在不一样的街头、地下通道、酒吧,弹唱着自创的民谣。一次他在地铁里唱到:今夜梦里面,我回到故乡妈妈温暖的身旁,家乡的河水现在已上涨,远方的人儿还要去远方……一双双摩登的皮鞋从他眼前冷漠地穿梭而过,只有旁边摆地摊的哥们儿为他拼命地鼓掌叫好。 流浪了大半年的孙恒走了十几个城市,靠打短工、卖唱维持生活。有时也到工地、学校、街头卖自己录制的歌。在流浪的日子里,他接触了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他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了孙恒,他渐渐懂得,自己就是“他们”,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有多么奢侈,应该为他们——这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群体做些什么。于是,他又回到了北京。 1999年年底,孙恒去北师大听明圆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讲座,当他听到校长说,北京每年有20万农民工子女,因为各种原因上不了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因为条件有限,孩子们连音乐老师都没有……孙恒立刻毛遂自荐,第二天他就去明圆当义务的音乐老师,六个年级都管,简陋的学校第一次传出整齐的歌声。不久,孙恒新创作的歌曲《打工子弟之歌》在学校比S.H.E的《SUPER STAR》还流行:我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此后,孙恒的生活有了色彩,不管多辛苦,孙恒完事就背着吉他赶到明圆学校,风雨无阻。 2001年冬天,孙恒去天津科技大学看朋友,学校的学生社团带着捐赠来的衣服正准备去工地慰问工友,孙恒也跟着去了。简陋的工棚拥挤地摆放着上下铺铁床,冷风从破碎的窗口飕飕地灌进来,屋里温度很底,但工友们看上去很开心,用粘满泥灰的双手,接过捐赠的衣服和书,乐呵呵地挤站在有限的空地上。当时孙恒正好也带着吉他,就开始给大家唱歌。第一首,他用陕西方言唱《一个人的遭遇》:九点多钟有人来敲门,说我们没得暂住证,把我们当成任务送去翻沙子,收容到昌平。到了以后我发现,已经有好几百人在里面,想要出去有条件,你可以打电话,叫人来送钱…… 他深情地唱着,民工们感动着,眼里闪着泪花。“再来一个!”在如潮的掌声中,孙恒唱到嗓子嘶哑。后来民工自己唱,他们脸红红的,羞涩地唱起了自己想唱的歌。掌声不断,工棚温暖如春。那个夜晚,是孙恒获得掌声最多的一夜,是他的一次精神盛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就像他后来在歌中唱的那样:我不止一次地疑惑,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而如今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光和热……2002年“五一”,孙恒和三四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创办了公益性的“打工青年艺术团”,孙恒任团长,他们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工友们演出。 用歌声呐喊 孙恒的“打工青年艺术团”第一场演出是在北京一所高校的建筑工地里,演出设备很简陋,只有两把吉他,一把口琴,两只破旧的音箱,电视机也是临时借来的,一根电线上挂了几只小灯泡,但台子上方的条幅非常醒目:天下打工是一家。当孙恒他们唱到: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不给结工钱,面善心黑的周老板,躲将起来不相见。寒冬腊月要过年,全家老小把我盼;空手而归没法办,只有横下一心讨工钱……演出达到了高潮,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在场的500多名农民工群情激昂,跟着孙恒齐声吼唱:团结一心讨工钱! 工友们特别开心,但工地老板心虚了,出面干涉,要求马上停止演出。孙恒说,当时那些老板觉得我们是在煽动工人闹事,其实并不是这样。2002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很普遍,但大家没有公开表达的渠道。工友们应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能替他们说话,这也是我们艺术团的宗旨。获得劳动报酬是法律规定的,怎么能说我们是闹事呢? 在以后的演出中,孙恒经常会发一些普法的宣传材料给工友们,经常是演出完了,真的就有工人直接去找老板,讨拖欠自己的工钱。他们的演出非常受工友们的欢迎,但最大的阻力是老板们。联系演出经常碰壁,老板的托辞是,我们的工人很忙,加班加点,没时间看你们演出。事实上,老板们害怕他们跟工人接触,怕损害工人权益的事露馅。 孙恒在演出中了解到,一些工地和工厂,完全是封闭的,工人就跟包身工一样,谈不上有什么权益。作为一个个体,农民工为争取自身权益打官司,成本太高,无论时间、精力、金钱上都耗不起。现在,农民工想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并不很畅通。有一次,一个民工在脚手架干活儿时不慎摔伤,老板就给300块钱医疗费,转身走人。这点钱别说治病,就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那个民工哭着找到了孙恒,孙恒找了记者和律师,去跟老板谈判。从下午5点,谈到深夜12点,老板终于答应赔付3000元。 在与民工接触中,孙恒渐渐地发现,工友们需要的,不仅是歌声。2002年11月,孙恒注册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中心与明圆打工子弟学校、属地肖家河街道居委会三方共建,现有300多个注册会员,二三十个骨干,3名固定工作人员。肖家河是打工者聚集的社区,这里常住居民4000人,外来人口却有1.2万。成立协会的主要目的是:培训打工者一定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中心的宗旨是:致力于打工群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权益维护及其生活状况的促进与改善,提倡互助合作,立足社区,服务社会。 “工友之家”成立后,用社会上募捐来的20多台旧电脑建起了电脑室,并开设电脑免费培训班,每期3周,教师是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志愿者。他们还出版了自己的报纸——《社区快讯》,每期印2000份,由志愿者发放各地,文章都是自编自写,反映打工者的生活和状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个群体。 2004年8月,“工友之家”成立“打工者问题协助中心”,开通工友热线,联络社会各界志愿者开展工伤探访、法律咨询、紧急援助、法律维权培训、协助诉讼等各项公益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受到了工友们的热烈欢迎,两年来,为工友们提供电话咨询两千多次,解决协调了多起打工纠纷,维护了广大工友们的合法权益。 废墟上的“摇篮” 孙恒在关注打工群体的同时,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打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目前在北京乃至全国,流动打工者子女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仍是整个打工群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北京地区每年约有30多万外来流动打工子女,虽然现在已经有三、四百所打工子弟学校,但是仍有很多流动儿童没有学上,有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前就流入社会,去作非法童工。打工子弟的出路在哪里? 2003年,“工友之家”成立筹委会,联络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历时两年多,于2005年8月21日为打工子弟创办了“同心实验学校”,志在改变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是外来打工人员聚居地,同心实验学校就坐落于一条村巷的尽头。70年代这里是村里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合并后,成为一家工艺美术厂。在同心学校到来之前,这里已荒废多年。残垣断壁和一人多高的荒草没有难倒孙恒,从2005年7月14日至8月20日期间,他招集了来自北京、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地各高校大学生、建筑工友及其他社会各界共计100余位朋友陆续加入到“同心拓荒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参与同心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崭新的同心学校。 同心实验学校于2005年8月21日正式开学,开设从学前班到初二年级共10个班,目前在校学生400余人,全部为外来打工子女,教师20余名,都是师范院校毕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的年轻教师。学校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要求设置,并开设各种特长班,包括声乐、合唱、书法等,校文艺队还上过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课外学习空间和社会实践场所,学校在周边平家疃、徐辛庄猪场、南马庄猪场等地开设儿童活动中心,并与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等多家高校社团共同合作,确定出各点的负责社团,每周六开展活动,为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发掘他们的创作潜力和想象潜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针对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学校还面对家长开设了《家庭教育课堂》,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长互助小组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 在采访中,孙恒坦率地说,这个学校是营利性质的,不是公益的。但当我问他,学校现在赚钱吗?他却沉默了良久,无奈地说,我们的学校很特殊,打工家庭好多都是“超生游击队”,家里有2、3个孩子的很正常,生活都很贫困,虽然我们的学费很低,有的仍然交不起。在这里减免学费、出去给学生“化缘”的情况很多……一个知情的NGO向我介绍,孙恒的“工友之家”属于“第三不门”,比如“同心互惠”商店,就是把募捐来的衣物廉价卖给打工者,赚来的钱再给工友们办夜校等。这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或组织,就是“第三部门”——草根NGO。 孙恒说,他现在有工资,每月一千多,够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