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老红军忆长征 救下全国第一女将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8:30 潇湘晨报

  

老红军忆长征救下全国第一女将军

  

老红军忆长征救下全国第一女将军

  老红军彭和喜欢读《红军长征追踪》,每次读到他印象深刻的那些经历,老人会边看边和家人讨论,还一首接一首地唱长征歌曲。鲁 皓 摄

  离休之后,老红军彭和执意从四川回到浏阳老家养老,至今已45年了。昨日,记者在浏阳市老干局见到97岁高龄的彭老时,老人正在翻阅一份报纸,看上去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工作人员说,老人每天都会阅读书籍报刊,还经常一首接一首地唱长征歌曲。

  “突击时头上被炸出个坑”

  1910年,我出生在浏阳达浒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我的祖父、父亲都靠打鱼为生,我10岁开始帮别人种田、砍柴,担石灰到街上去卖。尽管一年忙到头,却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

  1927年,当时我们那里领导农民运动的是潘心元。17岁时,我开始跟着潘心元干革命,组织儿童团,拿着童子棍,和农会一起斗地主,分田地,站岗放哨。当时,我们还有个任务,就是放四眼铳,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的人,听到我们放铳发出的信号,就立即疏散到山中隐蔽起来。

  次年,我参加了赤卫队,我的武器是梭镖和鸟铳。7月的时候,我加入红军湖南省浏阳县苏维埃警卫营,正式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1932年4月,红军决定攻打攸县。要拿下攸县必须先攻下渡口镇,当时国民党军修筑了许多土坑,有机枪火炮,我们很难靠近。由于我们的武器不够,僵持一段时间后,部队决定从每班抽一名骨干,组成突击队,每人带一桶煤油和一块棉被,冲到庙门口烧掉大门,让部队冲过去。我是突击队成员,和其他人向前冲,快到庙门口时,敌人发现了,朝我们射击。我卧倒在稻田的坎边,敌人的枪炮声在耳边呼啸着。就在我撤离庙门时,敌人一颗炮弹落在我们身边,6名战士倒下了,我的头部炸成重伤,倒在了稻田里。现在我头上还留着一个四五厘米长的坑,就是那次战争留下来的。

  “我把甘泗琪的牲口丢了”

  1933年6月,红八军整编为红十七师、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由肖克、王震领导,我是政治部主任甘泗琪的警卫及通讯员。这期间,我们红六军团主要在井冈山地区打游击队,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那时,井冈山流行两段话:“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个精打光。”还有一段话:“红旗飘飘进三湾,三湾来了个毛司令,带来工农子弟兵,九龙山上闹革命。”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贵州省石仟县突破封锁线的情景。那天上午,甘泗琪问我:“你帮我把骡子喂好了没有?”我说喂好了。到下午三四点时,太阳已经偏西,他又说:“今天晚上别把我的毯子丢了。”这时,我才知道我们马上要过封锁线了。

  过这条封锁线十分艰苦,一条石壁路很窄,从来没人走过,敌人把树砍倒了,横一根,竖一根,阻碍我们前行,牲口不好上去。在过封锁线时,我把甘泗琪的牲口丢了。我还记得,任弼时的两个警卫员拿着棍子把他的牲口撵上去了,王震的牲口小些,灵活,也上去了,只有甘泗琪和肖克的牲口丢了。

  长征中救了李贞将军

  1935年2月19日,我随红二方面军六军团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了长征。这时我已经是甘泗琪的爱人李贞的警卫员。李贞当时是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的组织部长,解放后,她还是全国第一个晋升为少将的女将军呢。

  有一天傍晚,我随部队准备行军,忽然敌机来了,在我们头顶盘旋着,大家迅速躲到了附近的树林和草丛中。谁料,慌乱中,一匹受惊的战马从林中跑了出来,这不暴露了我们躲藏的地方吗?我高喊一声“不好!”随即,我双手将身边的李贞往后一推,同时就地一滚,护住她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轰鸣声中,敌机丢下的炸弹就在刚才我们趴着的地方炸响了。好险啊,如果再慢一点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巧渡金沙江

   长征不光是打敌人,主要是拉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来转去。如果走直路,长征没有二万五千里,主要是弯过来,绕过去,和敌人周旋,多走了许多路。在途中走过的11个省份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巧渡金沙江和过雪山草地。

  1935年5月,我们的侦察兵先期走到了金沙江边。突然,敌人过来一只船巡逻,侦察兵一动不动。等船上的敌人全部上岸后,我们才悄悄问船夫:“刚才过来的是什么人,到哪里去?”船夫说:“他们到街上抽大烟去,大约有一个团的人。”

  侦察兵悄悄告诉船夫,我们是红军,并要船夫对敌人说我们也是国民党部队,这才骗过了敌人。侦察兵过河以后,一边与敌人周旋,一边寻找船只过河。这时大部队已经到江边,士兵把砍下来的大树扎成了排筏,白天黑夜地过江,才甩开了敌人。通过这种方法,在没有发生激战的情况下,我们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过完江后,我们很高兴,向敌人大喊:“白军兄弟,你们辛苦了,送我们这么远,江边上还有几双破草鞋,捡回去给你们长官报功吧!”

    九死一生过草地

  藏区高原的草地纵横数百里,没有人烟,气候多变,时晴时雨时雪。1936年7月间,我们到了现在的四川省甘孜县境内,在这里做好了过草地的物资准备。

  把青稞炒熟就是粮食,我们能背多少就要带多少,还发4两茶叶,用来解胀肚子,用牦牛骨头熬出来的酥油,另外还有提神的酒、

生姜、辣椒。我们还要背上帐篷、油布和风箱,方便在草地上露营。这些都准备好后,我们就上路了。

  草地上最缺的就是粮食。在进入大草原的时候,我们带的炒面已经剩得不多了,但离走出草地还有很远。我们就在路边上找野菜吃,后来连野菜都没有了。身体好的人还可以到河沟里摸鱼,但是身体弱的战士,就不行了,很多战士因为没东西吃牺牲了。

  草地中间有个落脚点名叫阿巴,是藏族人集中的地方,房子内有干牛粪,是藏人过冬用的。当地少数民族习惯把牛肉、羊肉埋在地里,拿出来给我们吃,肉生了蛆,同志们也没办法,洗一洗,在火上烧一烧就吃,结果许多同志吃后,中毒牺牲了。

  到了泥潭草地,更要格外小心,积雪悬空,落下去就很难爬上来了。在那里,河边上,小树下,草地中,都有我们牺牲的同志。

  在草地中我们共行军45天,平均每天行走40里。战士们互相鼓励和帮助,最终走出了草地,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

    想知道老战友的近况

  解放后,我在四川省江油县工作。有好几位出生入死的战友与我一起在那里工作,我们之间感情深厚。但1961年我从四川离休回湖南,已经有整整45年没有去过四川。我那时有一位很好的战友叫王骥选,我们每年至少要通一封信,互相告知近况。但现在,我已经97岁了,近两年和他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我也不知道老王过得怎样,身体还好不好?我想你们帮我打听打听,我的老战友王骥选现在情况如何。

  本报记者 何 敏 实习生 颜晓曦 欧阳潇卓

  彭和,1910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达浒镇(当时叫达浒乡),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月到1932年12月,在湘赣署警卫营任战士;1932年12月到1933年10月,在苏维埃警卫营任副排长;1933年11月到1939年12月,在湘赣署政治部工作,期间,1934年至1935年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40年1月到1945年10月,在晋绥军区任统计员、会计;1945年11月到1950年7月,在晋绥军区任连指导员、股长;1950年8月到1961年3月,到四川省江油县财政局任副局长;1961年4月退休,后改离休,回到浏阳老家安度晚年。

  记者 何 敏 实习生 颜晓曦 欧阳潇卓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