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最早到陕北 1935年"918"与陕甘红军会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8:32 扬子晚报 | |||||||||
当年的会师旧址上已经盖起了崭新的教学楼。陈郁 摄 当年会师的照片。(翻拍)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从何家冲出发,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1935年7月16日,红25军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从西安丰峪口出发,西征北上,踏上继续长征的道路。两个月时间里,红军在陕甘两省纵横驰骋,攻占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多次打退敌人的围追堵截,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9月16日,红25军胜利
作为“扬子行动-传奇长征”沿红25军长征路线采访的特派记者,经过从豫南到豫西,从陕南到陕北的艰辛跋涉,我终于踏上了永坪这块红色热土…… 会师永坪组建15军团 追循着红25军英雄的足迹,汽车飞快地行驶在蜿蜒的延(安)永(坪)公路上,道路两边是整齐的白杨树,翻飞有序的油井,古朴简陋的窑洞——当刻着“永坪”的路标出现在记者面前时,71年前永坪会师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何家冲、独树镇、庾家河……在这些很难在地图上找到的地方,红25军一次次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却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且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在永坪会师的时候,部队由出发时2984人发展到3400多人,成为唯一一支长征结束后部队增员、实力比原先更强的红军队伍。 时空陡转,当记者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虽然已经无法知道,当冲破道道封锁,历经10个月的枪林弹雨之后,红25军遇到陕甘红26军兄弟们的时候,战士们都说了或做了什么,但是望着眼前的一景一物,可以相信,他们的激动,决不是71年后的我可以想象到的。这种激动,不仅是胜利会师后的激动,更是肩负起更大责任时的激动。 会师,让刘华清落泪 永坪镇,坐落在中名山与十里山之间的河滩上,宽阔的永坪河安静地从镇旁穿梭而过,河边、山塬上,枣树仍在绽放着小米大小的黄花,一切显得那么的宁静而安详。 延川县委宣传部的许长林热情地给记者找来了一位义务讲解员,这位满头银发,衣着朴素整洁、慈祥坦诚的老人,一见面就介绍说,自己叫陈儒林,镇上为了纪念红25军会师70周年,新修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组成宣讲团在全县宣讲,自己就是宣讲团的成员之一。 1935年9月9日,红25军指战员冲破敌军重重围截,战胜荒漠饥饿,终于到达保安县永宁山,与陕甘党组织取得联系,中共西北工委派习仲勋、刘景范到永宁山迎接红25军,并印发了《为迎接红25军北上各级党支部的紧急通知》。 在记者向永坪镇出发的路上,陈儒林动情地介绍说,红25军到了永坪镇之后,当地人民群众都主动地送饭送水,送米送柴,送鞋送袜,还唱起“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25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的歌。 对于当年的会师情景,在刘华清上将的回忆录上记载:“西征北上以来,我们一直在饥寒交迫中跋涉,在生死存亡之中拼杀,现在突然看到这种充满亲情的场面,心里格外温暖,有种终于到家了回到亲人怀抱的感觉,直想流泪”。 会师地如今盖起教学楼 在许长林的指引下,从永坪镇政府向北走大约半个小时,一所崭新的学校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当年红25军与红26军会师的地点就在这里。”许长林指着眼前学校的操场告诉记者。整个学校大约占地10多亩,学校里面并没有任何有关会师的纪念标志物,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和平坦的操场。此刻,不少学生正在教官的指导下军训,记者随即询问了几位学生有关红25军永坪会师的情况,不少人都笑着摇摇头表示不清楚,而当知道会师地点就在他们脚下的这块操场的时候,学生们都很惊讶。 许长林介绍说,1935年9月18日上午,就是这个操场见证了一段历史:红25军历经10个月,行程万里,与陕甘红军领导人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红27军会师,率先完成长征。然后,在此举行了纪念“九·一八”四周年和庆祝两支红军队伍共同组成红15军团的万人大会。 当年红土地如今采油忙 虽然和记者这一路上看到的不少乡镇一样被群山环绕,但在永坪的采访中,这个拥有40000多人口的大镇,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记者甚至看见了帕萨特出租车。在一路疾驰的客车上,这个普通的陕北小镇,在黄澄澄的向日葵中间,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不时可以见到一个个小巧的采油井架,一扬一俯,不停地转动,活像一只只小兔子,当地群众也亲切地称其为“兔子机”。 “这个‘兔子机’可是我们镇的宝贝哟。”永坪镇的副镇长冯博介绍说,就是借助这样的井架,从地下800米抽取上来的黑乎乎的石油,仿佛一桶桶“黑金”,源源不断地为小镇注入全新的生命动力。据其介绍,去年,延安市的财政收入有107亿元,其中,80%以上源自石油的开采及加工。永坪——这个红25军当年胜利会师的地点,已经在现代城镇的建设中成为遥远的过去。 特派记者陈郁(陕西延川电)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