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秸秆焚烧屡禁不绝 专家称考验政府行政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8:28 法制日报

  文件层层发,秸秆年年烧。西安市代市长要求下属在8分钟内回答,不说现象,只说措施

  本报记者 台建林 本报通讯员 王更喜

  编者按

  小小秸秆引出政府如何行政的大考题。

  秸秆焚烧后冒出的浓烟,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影响交通。兹事关系重大,政府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问题在于如何管?

  面对问题,我们的政府总是习惯于层层发文件、层层搞活动,欲借助法规的约束力一“禁”了之。但法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利益诉求。农民是最重实际的,仅仅靠由上至下的禁烧,而不解决农民的实际利益问题,就难以走出文件层层发、秸秆年年烧的怪圈。

  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那位专家说得好,焚烧秸秆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次考验。眼前要紧的是加快秸秆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成本低、质量好的秸秆转化设备。对于政府来说,这样做比单纯禁烧更难、更细致,也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绝的问题。

  转变行政理念,摒弃旧的做法,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这才是政府面对焚烧秸秆考题应当给出的答案。

  西(安)禹(门口)

高速公路,一辆轿车急急驶近西安城外时,已是10月4日晚9时。轿车司机被迫打开雾灯,车如蜗行。--司机发现,车前车后,全被浓雾包裹。这雾有点怪,呛人。

  雾耶?烟耶?雾中杂烟,烟助雾威,让人茫然失措。

  浓烟弥漫实蹊跷

  10月5日,重雾、浓烟引发的后果凸显:4日晚开始,因能见度降低,西宝高速、西安绕城高速被封闭。

  记者从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交支队了解到,4日之后连续数日,西宝高速三桥至杨凌段夜间能见度不足50米,凌晨零时至上午9时都实行全段限时封闭,一度导致往来交通瘫痪。

  浓烟甚至波及市中心。西安的钟楼、大雁塔等标志性景点也笼罩在烟雾之中。很多游人难以忍受这股刺鼻的味道。在南门,一位英国游客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向记者描述感受:“有点呛人。”

  经西安市空气质量检测站检测,西安市空气质量有关指标严重超标,从10月4日下午5时开始,可吸入颗粒物指标明显上升。

  西安市环保局12369环保投诉中心称,一天一夜间,共接到55起有关焚烧玉米秸秆投诉电话。

  浓烟的源头,是田间一堆堆焚烧的秸秆。

  其实未雨已绸缪

  焚烧秸秆是个老问题了。

  焚烧秸秆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

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曾分别于1999年、2003年、2005年联合下发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

  在今年,西安市政府对“焚烧秸秆”问题也是早有准备。5月,西安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通告》;同时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环保、农业、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市级秸秆禁烧核查组,分为夏秋两季进行检查。

  西安市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陕西省气象局合作,使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天眼”实时监控各区县秸秆禁烧情况。重点监控机场、高速公路及铁路线、重点城镇区域、自然保护区及

文物保护单位等周边地区。

  西安市规定,在重点禁烧区范围内,每发现一个着火点,罚所在区县政府5000元;在重点禁烧区外,罚所在区县政府2000元;对秸秆焚烧造成较大损失的,将视其情节按照有关规定对区县领导进行处理。

  6月,陕西省环保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根据要求,对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事故,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按理说,未雨绸缪,焚烧秸秆现象应该得到很好的遏制,但事与愿违。

  雷霆万钧急“禁焚”

  浓烟稠雾愁煞人。国庆节期间,陕西省政府两次下达紧急文件,要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地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焚烧秸秆,如有违规焚烧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等地交通出现拥堵者将处以重罚。

  西安市政府急令有关区县组织环保、农业、公交以及各街办、乡镇主要负责人,紧急行动起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宣传力度,扑灭着火点,防止焚烧秸秆现象再次发生。临潼区政府要求各街办、乡镇停止休假,专事专项专题安排秸秆禁烧工作,要在10月10日前将堆放在道路两旁、河渠两边、田间地头的秸秆进行彻底清理,从源头上消除焚烧隐患。

  截至7日下午5时,西安市全市秸秆焚烧势头已基本得到遏制,大面积焚烧现象基本消除,只有十多处零散的小火点。

  如此雷霆动作,总不能作为常态运作吧?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担忧。那么,“焚烧”难禁的根源何在?“禁烧”有无良策?

  单靠法规难解题

  “不烧咋办?马上就要种麦子了,总要腾地呀,秸秆都拉回去放哪儿?”一些农民向记者发问。

  大多数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的危害,但为了抢收抢种,在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时,他们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基层干部苦恼不堪:“虽然上面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可总不能老在地里蹲着,有些农民夜里点上火就走,第二天没人承认。”

  事实上,西安市各区县乡镇也想了很多处理秸秆的办法,如组织外运转化为青贮饲料、村委指定同一存放地、适量秸秆还田等,但暂时还不能做到全部妥善处理所有秸秆。

  机械化秸秆还田说来应是最直接的办法,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高陵县的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某些国产的小型机械粉碎得粗,翻埋得浅,如果秋季、麦季的秸秆都翻入地下,腐烂不好,庄稼怎么长?

  利用秸秆做颗粒饲料、肥料,转化沼气,都遭遇到“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尴尬。农民是最讲实际的,“赔着本”处理秸秆他们绝对不情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焚烧秸秆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次考验,但靠法律法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眼前要紧的是加快秸秆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成本低、质量好的秸秆转化设备,让农民用着实惠、用着高兴。一旦农民的“秸秆账”不亏了,谁还会在田野“放火”呢?

  10月6日,在西安市政府为解决焚烧秸秆问题召开的会议上,西安市代市长陈宝根提出3个问题:

  ———各区县采取什么措施抓好秸秆禁烧工作?

  ———如何保证农民小麦秋播?

  ———怎样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秸秆焚烧?

  陈宝根要求各区县领导在8分钟内回答,不说现象,只说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问题。

  面对陈宝根提出的问题,长安区、高陵县、阎良区的主管领导的答案是:将加强巡回检查力度,及时制止、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沤肥等措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根本上禁绝焚烧秸秆现象。

  本报西安10月8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