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四环内未来五年不增设医院 公立医院拟改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2:14 新京报
北京四环内未来五年不增设医院公立医院拟改制
 区域医疗中心须由政府举办,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制图/赵斌
  
北京四环内未来五年不增设医院公立医院拟改制
主要健康指标。制图/赵斌

  “十一五”卫生规划

  本报讯 前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间,
北京四环内原则不再举办各级医院;到2010年,新城区和郊区县将按照每30万-50万人的规划,建立一个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区域性医疗中心,保障当地居民就近可享基本医疗服务。

  关键词「改制」

  二三级大医院可能要实施分流

  该《规划》指出,北京要控制现有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扩建规模,保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同时将明晰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资金及固定资产运行机制。

  此间,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未来5年医疗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在明确公立医院定位之后,目前基本全部为公立的二、三级大医院,可能也要实施分流:部分继续由政府出资举办,发展为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保证公立公益性质,严格限制高端、高价位的特需医疗服务;此外,少部分大医院,可以自愿发展为社会资本投入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一同参与市场竞争。

  关键词「资源」

  两军队医院纳入传染病救治体系

  以上医改构想,在已确定的北京“十一五”卫生规划中,亦有所涉及。其中提到,未来五年间,北京将对“少部分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制”:“在竞争性医疗服务领域,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同时,在打破医疗资源行政隶属方面,《规划》亦明确提出,在加强地坛、佑安两家隶属于卫生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同时,北京要将解放军302医院和309医院统一纳入首都传染病救治体系。

  关键词「规划」

  北京将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

  《规划》明确,北京将建立政府层面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统一制定工作规划,调配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药监局、计生委等部门的资源和职责,共同引导中心城医疗资源向新城扩展和转移,搭建合理的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关键词「服务」

  流动人口将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曾向人大代表表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应该是,既要关注急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又要关注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慢性病的控制。既要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要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农村和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同时,北京会加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逐步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需要纳入全市公共卫生常态服务体系。

  精神卫生

  专项资金保精神病患社区康复

  重建精神病人工疗体系,有望恢复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本报讯 今后,北京计划从所属各企业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抽拨部分资金,专项保证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包括重建多年来举步维艰的“精神病人工疗体系”,为康复期精神病患重新工作开展就业前培训。

  这是在昨日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精神卫生专家媒体访谈会”上,卫生局疾控处透露的最近工作进展。

  建立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

  今日是第1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正在人大审议修订中的《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其中规定,北京精神卫生工作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据此,精神卫生立法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唐宏宇教授表示,立法后,北京将在政府层面,恢复成立专门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调卫生、民政、财政、公安、劳动保障、教育、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的利益,统筹各部门在精神卫生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干预

  前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亦明确表示,到2010年,重症精神病人系统管理率和系统服药率均达到100%;未来五年间,北京将加强对青少年、特殊行业等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

  唐宏宇希望,立法后,北京市政府能切实将精神疾病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事业的待建要务,财政加大投入,使北京目前人均尚不足2毛钱的精神卫生防治经费,提高至上海水平,人均3元钱。

  ■数据

  七成精神病患非自愿住院

  本报讯 对精神疾患的治疗,有时常常会违背患者本人意愿;当精神病患突发重症或有危害、攻击行为表现时,医院、医生只能对患者进行强制住院治疗,并予以人身约束或隔离。

  北京市卫生局昨日发布的数据说,我国目前70%以上的住院治疗精神病患,属于非自愿住院。医学和司法界认为,精神病患的非自愿住院、强迫性治疗,是一个最可能挑战医学伦理、人身权利和法律的问题。

  此外,精神患者在发病状态下,可能需要医生给予特殊的、痛苦的治疗方式,比如电抽搐、精神外科手术、行为矫正,或者是会伴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的药物。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精神病患被强制或强迫住院治疗,除了精神科医生谨循精神疾病诊疗规范,正确判定需要保护性住院治疗的重性精神病患外,专家与正在立法中的《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都明确,精神疾患的预防与康复管理,从专业医院转到社区,是精神卫生服务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是保护精神病患人身权利的解决途径之一。

  ■举措

  政府出资办社区康复机构

  本报讯 精神病患康复管理将回到社区,北京市卫生局表示,精神卫生立法后,北京将确立由政府出资,举办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务的社区康复机构;此举将扭转,目前由于多部门举办、经费不足而导致的社区康复机构和精神病患工疗站逐渐萎缩,至2004年已经基本不存在的现状。

  刚刚发布的北京“十一五”卫生规划,指出未来5年间,北京将重点抓好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以及18个区县精神卫生保健院(所)的建设和改造,形成以三级专科医院为依托,以综合医院心理、精神科为主体,以区县精神卫生保健院(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精神疾病预防与医疗、康复服务体系。

  ■问题

  少儿8成“心病”未被识别

  孩子不爱学习可能预示存在心理疾患,但却易被忽略

  本报讯 “任何成人精神疾病都能看到儿时的影子。”昨日上午,北京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专家郑毅介绍,令人遗憾的是,80%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未被大家关注。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家长会不惜金钱给他请家教、或报课外班补习,却很少想过,孩子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障碍。郑毅认为,青少年抑郁症高发等精神卫生问题,是不正常教育模式的必然结果。

  此外,家长往往忽视了敏感期教育,以为孩子小,遵守社会规范是大人的事。种种放纵、宠惯会导致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行为无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遇到困难时也很可能偏执极端,焦虑退缩,甚或出现攻击性行为。

  “即使有些家长觉察到孩子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最多是到综合医院求助心理医生,而忌讳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从而延误病情,甚至导致更严重后果。”郑毅说,心理健康检测并不难,就像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健康指标一样,家长对照孩子表现,回答几个问题即可。郑毅希望,年轻父母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表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进行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

  采写:本报记者 魏铭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