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期待新的开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2:23 环球时报 | |||||||||
——第十一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侧记 环球时报记者 程 刚 中日两国领导人恢复会面之后,两国之间的第一个活动是什么?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杉田亮毅认为,就是第十一次中日经济讨论会。舒爽宜人的秋风中,由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
越是问题多,越应该积极交流 讨论会茶休时,记者在会场门口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两家这么有影响力的媒体办这个中日经济讨论会,坚持22年,真是不简单哪!” “十为一个整数,今天的第十一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可以当成一个新的开头。看来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中日最高层不对话已经很长时间了,昨天终于重开会谈,你看过联合新闻公报了吗?谈得相当不错!希望是两国之间一个良好的新开端,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本次中日经济讨论会的主题定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与中日经济合作”。首先发言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说,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日经济讨论会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重要平台,今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这一交流平台的积极作用,努力推进中日经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是本次讨论会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将为中日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更宽广的领域、更深入的层面推动两国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中日两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杉田亮毅是中日经济讨论会举办以来日本经济新闻社的第五任社长。他说,在日中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好转的环境下召开的这次讨论会,堪称有历史性的意义。他认为,越是在问题多的时候,越应该积极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友好关系。 作为日本最知名的经济媒体领导人,杉田亮毅特别提到了中国的经济情况,说中国过去5年的GDP平均增长率达9.5%,让人回想起日本几十年前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高速增长使国内变得富饶了,但同时出现了在日本曾经历过的一些问题:各地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间激烈的增产竞争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了供应过剩……他说,对于这些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中国政府正在认真地采取应对措施,这次讨论会,可以让日本经济界对中国正在摸索的成长模式进行更多的了解,同时思索日本到底能够和中国开展哪些新的合作。 两个亚洲领导性国家发展关系不能被一堵厚墙挡住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2位日本国会议员,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9月刚刚卸任的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现任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的二阶俊博,他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在急剧发展,日中之间已经发展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亚洲的两个领导性国家,日中两国的GDP在世界排位中都居上位,两国也是不能够分家的。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列出了一系列数据,不谋而合地支持了二阶俊博的讲话:2005年中日贸易总额达1844.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9.9%,今年1到8月,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131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预计全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在投资合作领域,日本进入世界500强的70余家大企业几乎都在华设立了分公司,截至今年8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超过了3.6万个,实际到位金额达561.6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国别地区中排名第二。 但崇泉同时指出,近年来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正常也影响了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良好气氛,日本曾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从2004年起降至欧盟、美国之后,位居第三,中日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日本国内部分媒体和学者提出的“中国投资新风险论”等消极论调也给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情和决策投下了阴影,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两国的利益。对此,崇泉语带深意地说,中日经贸合作一定是和气生财。 期待新论点成为共同发展中的热点 就像一位多次参加中日经济讨论会的日本经济界人士说的那样,这个交流会上的一些新论点,后来都成为了日中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本次中日经济讨论会重点探讨的是金融服务、环保合作和农业产业化领域中两国合作的新商机、新思路、新举措。 来自日本产业一线重要企业的企业家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先进观点,即企业社会责任。大和证券集团会长原田也在谈到中国要建立一个健康成熟的资本金融市场时说,日本投资者中的97%在做投资决策时都不是只考虑企业的业绩和财务平衡表,而是很关切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的环保投资和劳动者保护等问题,综合评价企业的业绩,30%的金融投资者在实际做出投资判断时,都考虑到了社会责任投资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利于创造利润的投资行为,而不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如果破坏了环境,或者把利益建立在侵犯别人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之上,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无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和社会都有共存共荣的关系。▲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