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发布预警:市民办会员卡可能泄露隐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1:19 京华时报 | |||||||||
警方发布短信诈骗预警首次公布市民信息可能泄露渠道 本报讯(记者卢国强)昨天,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紧急发布预警,根据以往发案规律,10月中下旬,本市银行卡异地消费、汽车退税等短信诈骗类案件可能进入高发期。警方还首次透露,一些不规范的抽奖活动、申请免费邮寄材料、在某些商家办理会员卡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市民个人信息泄露。
中下旬诈骗案可能高发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马曦初告诉记者,据统计,2005年10月10日至30日,全市共发生汽车退税、房屋退税、短信诈骗、刮刮卡诈骗等案件千余起。由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民旅游活动区域大,使用银行卡的机会增加,对卡内余额可能不是很清楚,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这个时机,大肆发布诈骗短信,引人上当。 据统计,今年以来,本市共发生“借助通信工具远程操控”的诈骗案件600余起,涉案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其中单笔被骗40万元以上的案件10余起,最多一笔事主被骗140余万元。由于高收入群体集中,高层次消费多,“受灾”最重的为朝阳、海淀两区,几乎每笔被骗金额都达到10万元以上。 办卡抽奖买车可能泄密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警方展示了一张来自市民信箱的“有奖调查问卷”。这张印刷精美的问卷宣称市民只要填写了问卷上详细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情况等内容并寄回上海某信箱,就可以获得最高欧洲旅游的大奖。马曦初告诉记者,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在上海根本没有注册,当地警方已经关注此事。警方怀疑,这家公司可能利用问卷套取市民信息,并私自出售。这样市民信息可能会落入不法人员手中。 一些被骗的事主向警方反映,骗子对自己家中情况十分熟悉,不知道自己的隐私如何被犯罪分子知道。警方在调查中发现,有人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后以每册3000元-5000元价格出售。市民在买房、买车、参加一些商场不规范的抽奖活动、在网上提出一些服务申请时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资料、接受街头一些调查、购物时填写非正规“售后服务单”、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办会员卡甚至参加一些学习班等,按照要求填写的个人信息都可能被不良人员偷偷出售,最终落入犯罪团伙手中。而按照目前法律规定,警方对这种出卖客户信息的行为也无能为力,只能由事主采取民事诉讼。 警方发现新型诈骗手段 据悉,目前北京警方已经摸索出针对此类犯罪的一整套打击方法,并与沿海地区警方建立了合作机制。由于从事此类诈骗的人群众多,往往是从境外犯罪组织学习技术,购买设备,再回到国内“照猫画虎”,在短时间内,他们不会放弃此类诈骗方式,但可能会变换诈骗形式。 此次北京警方的专项行动中,警方就发现了几种新的诈骗方式。 ■链接·新型诈骗手段 假绑架骗钱 犯罪嫌疑人往往在孩子上学时间突然给事主打电话,称其子女被绑架,有时甚至电话中传来孩子的哭叫声,嫌疑人以此威胁事主不许报案。当事主按照嫌疑人的要求汇去钱后,会发现孩子安然无恙,对被“绑架”一无所知。 吸取电话费 骗子使用群发器发送色情声讯台广告短信,一旦事主按照短信内容拨打过去,只要电话接通,电话内的余额立即被“吸”走。与其他声讯台不同,骗子根本不是按时间记费,而是一次性将电话充值卡内所有余额全部扣除,事主的手机也马上无法拨打电话,变成欠费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