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女儿眼中的刘志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5:20 华商网-华商报

  

女儿眼中的刘志丹(图)

  刘力贞老人讲述父亲刘志丹的故事本报记者刘海宏文/图

  

女儿眼中的刘志丹(图)

  “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爱家、爱家乡、爱人民;他是一个诚实、诚恳的人,处理家事公事以诚相待;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质朴的人,一个民主的人;革命上,他是个执着的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陕北汉子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是在刘志丹的带领下,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在陕北人民心中,刘志丹是一位英雄,他也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那么在女儿的心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尽艰难来到陕北保安(今志丹县),见到了刘志丹年仅6岁女儿“真娃”。他在《西行漫记》里写道:“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五角星,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

  “真娃”本名刘力贞,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2006年8月,西安市朱雀路一家属院内,刘力贞翻开画册,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刘志丹的故事。

  一个“不知有家”的丈夫

  家人说,刘志丹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但刘力贞觉得,父亲不知有家,是因为心中装着大家。

  1921年,保安县金汤镇芦子沟村,年仅19岁、尚在永宁山高小读书的刘志丹成亲了,婆姨小他两岁。在那个穷山僻壤、沟壑纵横的地方,刘家算得上望族,刘志丹的亲事是祖父定的。还在刘志丹10岁左右的时候,祖父在好朋友同家的三个孙女中挑中了生辰八字相合、年龄最小的一个定为孙媳妇。

  旧社会女人没有大名,完婚后,刘志丹为妻子取名“同桂荣”,并开始教她识字,同桂荣最初会写的字也就是俩人的名字。

  一年后,刘志丹考上了榆林中学。要离开家、舍弃妻子出门求学了,刘志丹有些舍不得,但还是去了,临走前,同桂荣为他凑足了盘缠和学费,并送他上路。

  当时的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唯一一所中学,在陕北高原算是最高学府了。刘志丹求学之时,正值魏野畴、李子州、呼延震东等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刘志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思想、新文化。

  1925年7月,在三原县举行的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上,22岁的刘志丹激情满怀地题词:“共进!共进!同志领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与幸福!”

  三年中学生涯,刘志丹变了,变得忘了小家,而一心想着如何拯救“大家”。此时的同桂荣,守在家里等着丈夫,辛勤劳动、照顾年迈的老人。

  1925年秋,刘志丹终于等到了拯救“大家”的机会,党组织决定选派他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一个不肯屈服的革命者

  1926年初,刘志丹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第二连学习,不久便转入炮兵科。在那里,他结识了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王懋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救国的洪流中,刘志丹受到了熏陶和鼓舞。

  1928年初,国民党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准备在陕西发动起义,刘志丹积极响应。渭南华县地处豫陕交通要道,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5月10日,唐澍、刘志丹率领许权中大部奔赴华县高塘镇准备起义,一时间,整个渭华平原,打土豪、分财物、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然而,持续一个月的起义还是失败了,唐澍壮烈牺牲,队伍损失惨重,仅剩不到200人。

  “父亲并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放弃革命,而是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继续革命!”刘力贞说。

  1928年的一天,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刘志丹又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看到丈夫衣衫褴褛、消瘦又显得疲惫,且长了一身疥,只有一双深陷的眼睛仍炯炯有神,同桂荣心疼不已。但没过多久,刘志丹又开始“活动”了,1929年春,在曾经读书的永宁山,刘志丹和曹力如一起创建了保安第一个党支部,发动群众起来武装斗争。

  刘志丹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一时间,一首首歌唱刘志丹的信天游在保安城传唱开来,“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喜欢,地主老财吓破胆,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

  一个慈祥又严肃的父亲

  1929年,刘力贞出生了,当时刘志丹恰好在家。6年前,刘志丹还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尚得一子,但不幸因病夭折,如今有了一个女儿,高兴得难以掩饰。

  “咱们有孩子了!”“高兴啥,不过是个女子!”同桂荣故意说。“男女都是一样的。”刘志丹立刻反驳。他为女儿取名“刘丽真”,并告诉妻子,“真”是真诚、质朴的意思。后来,在延安中学读书时,“真娃”一心想像父亲一样闹革命,便改名为“刘力贞”。

  以后4年,刘力贞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清晰,直至1934年那次“抄家”。当时,刘志丹已经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恢复了红二十六军番号,对国民党形成了严重威胁。1934年春节刚过,国民党便派大军围剿红军根据地,并派民团抄红军的家,到处张贴告示捉拿刘志丹家里的老老小小。

  无奈,刘志丹的家人开始逃命。同桂荣带着不满5岁的“真娃”藏了起来。走了几个地方,母子俩藏在了袁家沟斜对面一条拐沟的山水洞里,“足足呆了8天,每天把炒面掺着雨水随便吃点,苦了我母亲。”

  “白天,我们躲在山洞里,晚上才敢在外面活动一下,夜里还常听到狼嚎猫头鹰叫,阴森恐怖。”

  但让刘力贞高兴的是,这场灾难过后,她终于和父亲团聚了,并且相处了长达两年时间。

  一天,一个战士给“真娃”逮了只鸽子玩,她玩着玩着就开始拔鸽子毛了,刘志丹见状狠狠地在女儿头上拍了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残忍?”

  “你整天打仗杀人呢,孩子拔根鸽子毛算啥?”同桂荣上前辩解。

  “那不一样,红军可不是杀人不眨眼,我们打的杀的都是坏人。人要有爱心,这么小都不知道爱护动物,长大了咋办?”刘志丹生气了。

  刘力贞说,那是她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挨父亲的打。

  在刘力贞的印象里,还残留着父亲的一件“趣事”。1934年冬天,陕北寒冷难耐,细心的同桂荣便找来一些布绺绺,七拼八凑地给丈夫做了一件棉袄,可过了几天,刘志丹却穿着单衣从战场上回来,棉袄不见了。“我母亲一再追问,才知道有个小战士掉河里,棉袄湿了,父亲就将自己的脱下来给小战士穿上。”无奈,也没有棉花和布了,刘志丹只好将同桂荣的一件大棉袄穿上,“战友们戏称他男扮女装”。

  一个顾全大局的领导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迅猛,西北红军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甘肃环县,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正规军发展到4000多人,游击队十支。

  然而,正当人民革命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苏区开始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一天,刘志丹被调开执行一项任务,他骑马路过安塞真武洞时,碰到一位年轻的通信员,身上带着一封写给红十五军团领导的信,年轻人把信交给了刘志丹,信中有一份是即将逮捕的干部名单,上面有刘志丹的名字。

  “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不给敌人可乘之机,父亲毅然舍身顾全大局。”刘力贞说。刘志丹看过之后,把信重新封好交给通信员,让其送到军团部,然后转身便去保卫局报到,“我知道你们在找我。”

  刘志丹和其他的“右派”分子被关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刘力贞和母亲曾想方设法去看望他,但牢房的窗户全被封了起来,刘力贞不住地喊“爸爸”,传回来的只是阵阵咳嗽声。

  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毛泽东一听说刘志丹被关起来了,立刻下令停止“肃反”。11月,周恩来到了瓦窑堡,将被捕人员迎出牢房。

  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士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20位将领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并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刘志丹是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28军军长。

  临行前几夜,刘志丹和同桂荣夜夜长谈。“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我的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的。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得不够,你要谅解。”

  “我说的你都记下了没有?”临行前夜,刘志丹再次问妻子。

  “全记下了,你放心!”

  他抱起6岁的“真娃”亲了亲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4月14日,刘志丹在前线不幸中弹牺牲。那时,同桂荣正得伤寒住院,丈夫的遗体已经被悄悄运回瓦窑堡。追悼会前两天,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同桂荣所住的窑洞,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同桂荣母子。同桂荣听到后一下昏厥过去。

  4月24日,那是个梨花盛开的日子,瓦窑堡南门外的山坡上,红军部队两三千人参加了刘志丹的葬礼。

  刘力贞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满园子的梨花开着,洁白一片,好像在替父亲戴孝,看着装有父亲遗体的棺木就要被黄土掩埋,母亲放声痛哭,扑了过去……

  1943年春,政府为刘志丹在老家保安修了陵园,刘志丹要回老家了。“遗体没看上,遗骨也要看一眼。”同桂荣执意要看看丈夫;棺盖打开了,她在拣骨时发现,丈夫牺牲时穿戴的,竟然是她当年亲手缝制的黑棉大衣和白底蓝道衬衫,衣服上还沾着血迹。同桂荣眼泪刷刷流了下来,“我应该给他缝件新衣服上路的……”

  1999年,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去世。刘力贞说,母亲生前总喜欢在父亲的遗像前放根香烟,父亲有个嗜好就是吸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