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国庆黄金周专题 > 正文

是谁制造了黄金周的红红火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7:33 青年时报

  青年时报记者 黄一钢

  又一个红红火火的黄金周结束了。通过媒体报道的数字,人们似乎有了笑靥如花和心满意足的理由。“‘十一’长假640万游客到了杭州”、“640万 黄金周游客数创新高”,这是杭州两份报纸头版的标题;“十一黄金周杭州旅游赚了22.9亿”,这是杭州另一份报纸头版的标题。

  事实果真如此吗?

  “640万游客到了杭州,完全不可能!”杭州市民蔡先生看了报纸后“心里憋不住”,特地给记者打来电话“探讨一下”,“640万是怎么个概念?就算一列火车能载2000人,也要3200列火车拉呀!”

  人次不是人数,杭州不等于杭城

  “我们说的是人次,不是人数。640万游客来杭州,那时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写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综合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据她介绍,640万人次是指全杭州列入统计的所有景区景点的观光游览人数的合计数,它与旅游人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据杭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0.45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409.52万人。可以想像,640万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杭州市旅委宣传处处长华雨农则说,22.9亿指的是全杭州市黄金周的旅游总收入,包括消费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消费总数。它既有杭州当地居民的消费,也有外来游客在杭的消费;既包括杭州城区的旅游收入,也包括建德、桐庐、富阳等大杭州范围内的旅游收入。收入指的是营业额,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赚了多少”,“赚”一般指的是利润。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财政统计局赵建兰称,西湖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累计接待332.84万人次,是收费公园接待游客量和免费公园景点接待游客量两项合计数。收费公园共19处,接待量统计不难。

  那么,免费公园景点接待量是如何统计的呢?赵建兰说,根据统计学方法,他们从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共100多个免费公园景点中选取了苏堤、白堤、花港观鱼、杭州花圃、曲苑风荷等主要的25个景点作为样本,由各景点工作人员按每天8小时、每小时5分钟目测客流量推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所谓免费公园景点接待量,是指这25个列入统计的景点客流量简单相加后的合计数,没有包括其他70多个未列入统计的景点游客量。

  打个比方,一位游客如果一天内游览了5处被列入统计的景点(包括收费和免费),他在有关统计报表上反映出的游客量就会是5人次;但如果他游览的刚好是未被列入统计的景点,或者不在统计时间(提早或延后)内游览,有关统计报表上就反映不出了。

  据说,全国风景名胜区大都采用的是这一统计方法。

  然而,值得探讨是,将同一个风景名胜区内十个、二十个景点客流量的简单相加数当作整个景区的客流量,这不但在统计学上属于手段最简单、准确率最低、代表性最差的一种调查分析方法;而且,这样得出的结论与事实一定相差甚远,失去了现实意义。说得难听一点,除了满足一下人们的虚荣心,这样的旅游统计毫无价值!

  杭州到底来了多少游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杭州指的是杭州城区,甚至不包括萧山和余杭,但由于休博园和野生

动物世界分别建在萧山和富阳境内的缘故,有关旅游统计就变得复杂了。

  理论上讲,一个地方外来游客来了多少,可以通过这个地方最具代表性景点的人流量来反映。比如初来杭州的游客一定会去西湖,去西湖大都会去白堤和断桥,所以只要统计白堤的人流量就基本可以判断来杭游客数。然而,如果这个游客是第二、第三、第N次来杭州,或者是随旅行团来杭州某主题公园游玩,那他就不一定去白堤了。还有,有的旅游者来杭州并不一定去旅游,而是为了购物、娱乐、

美食等,这在现代旅游统计学上也被认为是旅游消费。所以,这中间一定会出现误差。还有一个统计方法,就是将进或出杭的旅客数加权统计,也就是将铁路、公路、民航的进港或运送量(包括旅行社地接量)进行加权统计。当然,旅客不等于游客,这中间同样存在误差。但在统计学上,以上两种统计方法造成的误差同样可以在计算方法上得到一定的纠正。

  据媒体报道和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杭州长假7天进出站(港)客流量铁路各有50余万人次、公路客运各70余万人次、民航各8万多人次,通过旅游换乘中心运送的游客2.73万人次,其中换乘进入西湖、西溪景区1.9万人次;西湖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累计接待虽有332.84万人次,但其中作为西湖最有代表性的景点“白堤”的客流量却只有19.4万人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运河水上巴士及休博园分别接待3.84万人次、1.76万人次和31万人次。

  据此推算,同时考虑到

自驾游、单位集体游、各地旅行社组团游及当地市民休闲游等客流因素,黄金周7天来杭(不包括下辖各县市)游客人数最多不会超过160万,平均每天也就20万人左右。

  黄金周杭州到底掘到了多少“金”?

  报道说,“十一”黄金周,杭州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2.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9%,其中刷卡消费达7亿多元。同时,郊县旅游撑起杭州全市旅游的半壁江山,接待人数达到250万人次。西湖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累计接待 332.8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7%,其中收费景区景点70.49万人次。星级宾馆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83.40%,与上年基本持平。杭城24家商贸重点企业共进账6.56亿元,其中杭州大厦、百大、银泰、解百四大商场2.7亿元,同比增长17.56%。景区餐饮营业收入增幅达15%~25%,各大茶楼上座率基本在120%以上。

  看了这些数据,的确令人兴奋。然而,这中间除了“黄金周”这一非正常因素影响外,骄人业绩的背后还有“促销”、“婚庆”、“团圆家宴”、“美食节”等的刺激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井喷”现象的背后,既有“累积”的关系,也有“透支”的诱因,人为因素相当大。就拿商场、卖场来说,除了“满就送”、“满就减”,还有所谓的“分期付款‘零负担’”、“异地购物,异地付款”、“以旧换新”等奇招、怪招,“促销力度远大于往年”,于是“成就了销售额的直线上扬”,业绩之骄人连杭州市贸易局的一位副局长都“吓了一跳”。然而,在“满400元减160元”、“满300元送300元”、“特价1折起”、“疯狂抢购0.01元起”等等促销大战的背后,商家的盈利空间还有几何?

  这里还有两组数字值得玩味:据报道,“黄金周”期间,铁路杭州站和杭州长运东南西北四大车站发送旅客53.11万人次和73.9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和13%,创历史新高;但出入境游客明显减少,萧山国际机场长假7天同比减少约6.8%,有的甚至比平时还少。铁路杭州站值班室工作人员介绍,该站平时日均发送旅客大约在5万人次左右,暑期学生流集中时约5.7万~5.8万人次;另据媒体报道,黄金周期间,杭州长运投放加班车5000余班,多运送旅客二三十万人次左右。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为了“黄金周”这每日多出的数万客流,各方面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代价相当昂贵,且浪费惊人,如果按市场规律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投入和产出比绝对是不相匹配的。第二,不少商店、卖场所谓的“促销”走的是低价策略,靠降价为主要手段,结果人气有了,营业额高了,同比、环比增长了,但利润却不敢告诉媒体。第三,以往“黄金周”的经验和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每一次“井喷”和“高潮”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低谷”。这无论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还是机会成本来衡量,对企业、对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损害,甚至是危险。

  杭州的情况如此,国内其他地方不也是如此吗?“黄金周现象”值得好好研究了!

  相关专题:2006年国庆黄金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