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西路红军血战河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6:47 扬子晚报 | |||||||||
虎豹口,70年前西路军从这里西渡黄河,踏上征程。朱昕磊 摄 车出会宁,经靖远、古浪,过武威、金昌,直抵张掖、临泽。这是一片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70年前,红军长征至会宁会师之后,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以及总部直属部队组成的西路军,沿此途发动了以开辟甘肃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为目的的西进战役。这是一次悲壮激昂的征程。对于这样一段历史,后人有诗云“平畴一望绿无涯,红柳胡杨绽雨花。哪得走廊春浩荡,殷殷碧血染黄沙。”本报“扬子行动·传奇长征”的特派记者在会宁成功会师后,对西路军的采访也就随
西征之路,21800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长期盘踞在青海、甘肃地区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马步青以及地方反动民团英勇作战,殊死搏斗,历经70余次血战,屡创重敌,但最终因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败走祁连山。时任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其《血战河西走廊》中回忆这段历史时写到:“西路军无日不战,仅半个来月时间里,即毙伤敌6000余人,给马家军以沉重的打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巧遇了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麻锟。今年76岁的麻老现在是红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也是兰州红西路军历史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从1983年起,麻老就开始寻访、搜集西路军的幸存者和西路军的有关资料,曾先后踏访300多位幸存者和170多位团以上西路军烈士家属和知情者,足迹走遍红四方面军以及西路军到过的每一个县城,编著了以西路军西征史实为主的《悲壮的行程》,并携书稿三度赴京,李先念、徐向前等原西路军将领都为此书亲笔题字。在麻老对西路军战史的记忆中,发生在张掖高台县的那场血战无疑是西征过程中最为惨烈的。 1936年12月下旬,西路军以五军开路,九军和指挥部居中,三十军断后,顶风冒雪向西开进。1937年1月1日,红五军攻占高台县城,西路军停下来进行短期休整。1月12日,马家军以一部兵力进攻红九军和三十军,主力则绕道向西围住了高台。此时高台城内有军长董振堂在内的红五军3000余人,5军仅有的一部电台和部分兵力由五军政委黄超带着驻守临泽,高台守军遂与西路军总部失去了联系。马家军猛烈进攻高台,红军苦守数日,顽强击退了马家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枪弹耗尽,开始展开肉搏。1月20日,马家军再次向高台发动猛攻。红军用刺刀、砖瓦与敌拼搏,董振堂手提大刀亲自登上城墙指挥部队战斗,这个自宁都起义以来屡建战功的红军著名战将,已决心与高台共存亡。马家军仗着兵力优势一次次轮番进攻,终于攻进城内。红军战士依托城内建筑,逐街逐屋地与敌人展开巷战,城内到处是惊心动魄的浴血拼搏。激战至最后,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壮烈牺牲,3000多红军战士大部战死,少数重伤被俘。 “高台县烈士陵园里,至今还保留着董振堂和杨克明的纪念亭。亭前的大红木柱上,写着两位英雄的挽联。董振堂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挽联是‘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麻老长叹一声:“高台血战后,西路军实力大损,而马家军仍穷追不舍。在掩护西路军主力突围的过程中,红九军全部伤亡,三十军也打光了全军的2个主力团。3月13日,康龙寺前与敌军一场血战后,红三十军也终于垮掉了。至此,西路军全军已不到2000人。3月14日,李先念带三十军剩余部队掩护全军边打边撤,直至傍晚才摆脱追敌。当日夜,西路军所余高级将领在石窝开了一个会,决定陈昌浩和徐向前脱离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西路军余部则分散打游击。3月16日夜,徐向前和陈昌浩在一个警卫排的护送下,悄然向东而去。余下西路军则分成数股,各自突围。西路军的河西远征至此失败。” “英雄不以成败论,碧血丹心垂千秋”,麻老反复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西路军那场惊心动魄、惨烈悲壮的征程:“也许是多年对西路军的关注和研究,我真的对他们有了感情,西路军虽然最后兵败,但其西征的行动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将士们在逆境中奋勇战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尊敬。”临了,麻老主动将他所编著的《悲壮的征程》一书赠与记者:“只要是来宣传报道西路红军的,就是我的亲人”,麻老动情地说。 特派记者朱昕磊(甘肃兰州报道)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