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滇背景 红军为什么长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0:04 云南日报 | |||||||||||
被迫长征 1934年10月。
硝烟弥漫的赣南战场,秋风萧瑟。蒋介石调集部队100余万、飞机200余架,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历经一年之久,此时已近尾声。在这次反“围剿”战争中,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先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又出现退却时的逃跑主义,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在被敌人重重围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被迫作出了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红一方面军留下了1.6万余人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相继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突围西征,去与战斗在湘鄂川黔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了。湘江喋血 在蒋介石“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的严密部署下,1934年10月,红军经过苦战才突破国民党军3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觉察出红军西进意图,急调40万大军,分成3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红军指战员以无比英勇的献身精神,同优势敌军重兵展开殊死拼搏,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保护中央和军委领导机关安全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企图。战斗中,数万名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两岸,滚滚湘江,一度成为“血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极为悲壮的一页。湘江一役,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 “这是哪里来的打法?” “这是什么军事指挥?” “上万的英雄儿女为什么就这样丧命?” “这些战友是怎么死的?” “是不是要把中国革命断送掉?” “毛主席什么时候指挥我们打过这样的仗?” “把毛主席排挤出军事领导岗位,而那伙人根本没打过仗,这怎么行?” 血的教训使大家充分认识了“左”倾错误对党与革命事业的极端危害性,指战员们更加想念毛主席,要求回到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上来的愿望越加迫切。 此时此刻,毛泽东也站在如血的阳光下,站在充满血腥味的湘江边,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满江血涡血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毛泽东从沉思中抬起头来,一字一句地连说3遍:“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湘江战役之后,军委纵队于12月11日离开广西。7天之后的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在适当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审查黎平政治局会议所作的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进一步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问题。时隔不到一个月的1935年1月15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首次入滇 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地区后,蒋介石于1月12日下达《长江南岸“围剿”计划》,随即布下两道封锁线,企图压迫中央红军至川江南岸地区,“合剿而聚歼之”。 中央红军移师北上,准备从宜宾一带北渡长江。因敌军重兵围堵,红军在土城战斗失利,红军撤出战斗后,一渡赤水,分左右两路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县境,拟从宜宾上游金沙江过江。途中先后在三岔河、叙永城遭敌截击,且敌援军不断增加。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分析敌情,认为继续北上硬攻,正合了敌人歼灭我军于长江以南的战略企图,故毅然改变从宜宾上游渡江的计划,决定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省扎西地区前进。2月3日,军委致电各军团,要求“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行动,特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行动目标”。 2月6日,军委电令红一、三军团向扎西靠近,指出:“根据目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性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即应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 2月7日,军委又电告各军团:“根据目前情况,我野战军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性实现,现党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 2月8日,红军各部主力先后到达扎西地区集结。 这是红军首次进入云南境内。从2月4日先头部队进入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到中央纵队及九军团后卫部队经大河口、赵家坝、河坝、陈家沟离开威信县境,中央红军在扎西停留了11天。但就是短短的11天,在长征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还会回来 紧接下来,毛泽东以他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传奇般地演绎了“兵临贵阳逼昆明”、“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光彩夺目的篇章。3万余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状态,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没有发生在云南,但此役中,毛泽东决定了南过乌江、佯攻贵阳、调出滇军,巧渡金沙、渡江北上的战略决策。离开扎西的红军还会回来,就在云南空虚之时,时间:1935年4月下旬。 锁华媛马益华(春城晚报)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