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调研中国回顾:调研中国大学生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6:57 南风窗

  9日下午,来自我省莆田、永定、福安的三位村支书走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的讲台,给这里的学子们讲授了他们在农村的人生故事。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事情——村支书怎么给大学生开讲座?原来,这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周刊《南风窗》杂志举办的2005“调研中国”暑期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其中内容。今年暑假,该杂志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对我省“下派驻村干部”展开选点调查。参加报告会的三位村支书洪全平、邓积伟和佘贤团正是两年前从省机关下派的“村官”,两个月前,他们各自的村庄接受了大学生的调查。

  调研中国,何以大学生做?

  今年4月,在创刊20周年之际,《南风窗》在杂志上刊登了“调研中国”活动的启示,引起了全国200多所高校的积极关注,先后收到各类高校的550多个自报选题,经过杂志的认真筛选,包括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的选题最终获选。

  获选的12个团队来自全国各地,东南西北中都有:从吉林大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从四川社会科学院到福建师范大学,此次调研活动涵盖了很多地方,从地域上可以看出涉及到了中国底层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医疗卫生,民工回流,农村工作机制,城市出租车等等。

  那么,《南风窗》为什么让大学生做社会调研?

  该杂志社社长陈中告知记者,发起这项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的活动,我们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之前发生的两件事情引发了我们的关注:一个是去年福建有三位女大学生自费调查“六合彩”的事情;第二个是去年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到安徽农村做“三农问题”的调查,后来他们的调查在《南风窗》上发了报告,题为《大学生眼中的农村原生态》。这个调查报告做得比较成功,反响也不错。所以《南风窗》资助大学生做社会调查,一来响应其“深入中国社会肌理”的要求,二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更加贴近生活地与中国社会发生更紧密的接触,对转型期间的中国社会产生更加理性的认识。

  在《南风窗》看来,大学生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关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可以把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社会认知结合起来,从他们的眼光看社会问题,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以福建省为例,南平市首开“下派驻村干部”之先河,并且在此经验基础上形成机制得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随后还有记者将其著述为《南平寓言》一书,影响甚广。“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所要处理解决好的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下派驻村干部”这么一种机制在福建农村,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它又有那些绩效与不足之处?它适合当前福建农村的发展吗?所以,让大学生到农村一线实地选点,以一种最为接近真实的方式对“福建省驻村干部情况”进行调查,对政府和整个社会而言,他们调查出的结果不论是否够专业、够权威,都可能是一件有启示作用的活动。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南风窗》将对国计民生的责任感融入到专业分析和报道当中,它认为,通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正在步入一个社会转型期。而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与探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更可能引导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所以,《南风窗》在秉承自身风格与责任的同时设立这样的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作为一项公益项目鼓励和资助中国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的大学生团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实践合作,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

  调研中国,福建师大如何做?

  在得知选题获选后,福建师大传播学院的调研组成员们就着手进行了前期准备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设计调查问卷……

  7月11日,调研组8人首站到达龙岩,随即分成4小组分别对武平、永定、连城、长汀四县进行调查。凡有驻村干部的农村,多为闽西山区中最为偏远落后的,所以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个考验。然而,调研组中也有3人来自于农村,并且身体力行体会过田间劳作的艰辛,而生长于城市的同学亦毫无娇惯之气,很顺利地融入了乡村生活之中。

  事实上,深入造访农家并且行走观察于田间地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调研成员包括指导老师都和大多数驻村干部一样,吃住于农家,大家一起谈论国事家常,切身了解农民和驻村干部们所作、所需、所想,获得一线资料。

  龙岩一行结束后,调研组回到学校,并且进行总结。期间总结了龙岩一行的调研方法的成功经验并且吸取失败教训,从而更具目的性更高效地投入下一轮的调研工作当中。

  此次社会调研,采取的是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研方法。就从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而言,访谈所得出的数据来得精确。但是,在实地调研中,调研组成员大多都遇见这样的困难:农村中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和各种文字、数字不够敏感,往往把自己的生活情况描述成模糊不清的数字,事实上这就限制了问卷调查这种方法的作用和准确度。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虑,社调组在第一轮调研结束之后经过总结,确定了下一步调研以访谈为主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地农民交流,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下派驻村干部机制下的农村情况。

  当调研组再次分成四个小组前往南平、宁德、莆田、泉州四地后,进一步的调研使得组员们对“驻村干部”这一政策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随后对福建省农业厅农村问题专家和相关政府官员的采访,也更加充实了他们的社会调查的内容,同时也为他们提出的一些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福建师大社会调研组通过努力得出了一份近三万字的调查报告。

  中国需要这样持续的关注

  在福建师大报告会的现场,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师大校方领导和《南风窗》杂志社陈中社长做了精彩的演讲。随后,社会调研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也做了报告,和听众产生良好互动。席间有一听众对社调组的做法和驻村干部提出了几点疑问,由于报告会的时间限制,社调组未能在现场作出回答。会后记者找到社调组成员之一小洪同学,她坦言很欣赏那位听众能够对这次社调和驻村干部提出的质疑,但是那位听众也犯了一些小错误,而正是未能亲自去体会农村的情况和参加这次社会调查,才使得他产生了谬误。关于这一方面,陈中社长也表示了和洪同学相似的观点。

  同时,关于《南风窗》和这次福建师大的报告会,记者采访了陈中社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您如何看待《南风窗》与大学生做这样的调查?

  陈中(以下简称陈):大学生是正在成长的,我所说的是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并未成熟,正在成长。大学生们年轻,有参与的热情,也有学术追求,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表现出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和《南风窗》所倡导的“责任感”是相似的。大学生群体具备了专业知识基础,在《南风窗》的帮助下,完全有能力去做社会调查。

  记:从12支获选的课题看来,大多数是关注农村底层问题的。

  陈:是的。好像有四、五个这样的,比如四川社会科学院对“四川民工留守家属生存状况”的调查,中国政法大学的“农村法律缓助调查等”,还包括我们这次福建师大对驻村干部调查,都是对农村问题的调研。

  记:可是,大学生都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他们身边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城市问题,却为什么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农村呢?这是舍近求远吗?

  陈:我们也有关于城市问题的调查,比如中山大学以深圳“出租车行业”为个案进行的调查。其实,我们的选择是有根据的,在500多个选题中,除了对选题的可行性分析,更关键的是那些更关注中国社会主要的社会问题。当前,全社会包括媒体都直指底层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为突出,话语指数也很高,比如“三农问题”。所以,“调研中国”很多都是针对这个方面的农村问题进行的。

  记:据了解,您已经走过了各省市的七所大学,和大学生也做了很多交流,那么现在的大学生给您留下什么印象呢?

  陈:首先我觉得我对大学生绝对是怀着一种非常尊敬的态度。与大学生的接触、交流,让我感觉他们是不可忽视,而且是具有才华的一代。

  记:那么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陈: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有他们自身的特质:第一,他们脑子里沉淀的信息量比以前的大学生要大得多,当今的媒介方式让他们有了更多接受信息的选择,可以接受到各种学术流派和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是我这一辈子甚至比我年轻一辈的人无法相比的;第二,以前的定性教育、传统思维没有了,他们能够很好地反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表现出了极强的创造性。

  记:看来您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很高的,那他们的缺点呢?

  陈:缺点是肯定有的。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的沉淀。比如一些偏激的青年,容易情绪化,缺乏理性的辨证精神……

  记: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陈:我比较提倡要有严肃的理念和务实的精神。

  记:这次社会调研活动是第一届,以后还会举办吗?

  陈:会,以后每年都会。从我所去过的学校,社会调查的报告会都会搞得很好,很活泼,很受大学生和社会的欢迎。有了这次的经验,我想以后的活动可以安排得更好。比如这次选题的最终结果是在6月公布的,而7月他们就得开始调研了。以后的话,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也就是2月至3月的时候公布结果,这样可以让获选的团队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暑期的调研活动。

  记:大学生社会调查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大学生社会调查的结果可信度有多强?

  陈:这点很重要,我也一再表示过:大学生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也不是公务员,他们所做的就是以大学生的身份,切切实实地进行实地调查,可以接触到社会,接触到原生态的现实,这些现实与问题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记:请您简单评价一下本次《南风窗》社会调研活动。

  陈:注重实践,鼓励大学生们参与其中。整个活动最重要最大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通过大学生的社会调研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福建《东南快报》

  邱文辉 洪巧霞/文

  肖春道/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