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纪念长征胜利展览观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1:5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今天,《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开展。447件长征文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图片、绘画、雕塑、资料,带领人们走进时光隧道,重温长征历史。

  一组名为《雪山忠魂》的雕塑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雕塑源于真实的历史: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吴部长率部翻越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

  “一般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苦难啊。”90岁的刘月生老人特别感慨。70多年前他是红二军团政治部的青年干事,别人的长征走了两年,他所在的部队走了两年零两个月。

  据统计,各路红军长征出发时共20多万人,途中扩红数万人,长征结束时保存约5.7万人。很多年轻人不能理解在如此艰苦与惨烈的环境中,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能坚持到最后。“在那样的岁月里,不知道哪天我们就会献身。对军人来说,这就算尽到责任了,苦和累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内。”刘月生老人说。

  88岁的张文老人站在长征文物面前久久不肯离开。皮斗笠,竹灯笼,马灯,绑腿……这些物件把她带回到70年前的岁月,她是长征中幸存至今的女兵之一。“这些我都太熟悉了!我现在还在用绑腿。”今昔对比,张文老人感慨地说:“现在的条件太好了!我们几十年连个照片都没有照过。”

  没有照片的不止是张文老人一人。展览中有个橱窗展示的是在长征中牺牲的军职以上的领导干部。12人中只有8张照片,还能让参观者目睹英烈的风采。很多人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个名字,更多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73岁的于劲1949年参加革命。他没有经历过长征,但是他工作后接触的人很多都是长征的亲历者。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接触这些老战士,并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不计地位,不计较得失,在中央机要处打扫卫生的甚至是1941年前的老八路。他们就是鲜活的长征精神的体现啊。”

  1984年,张兵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爸爸、叔叔都是军人。如今他自己是一名海军士官。他对长征的第一个印象来自爷爷。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一次吃饭,他没有吃完。平素慈祥的爷爷那天却勃然大怒:这样浪费,你知道长征有多艰苦吗?长大以后,张兵从电影,从书籍,从展览中知道了长征。长征这个名词逐渐具体成很多鲜活的人和事。如今也是一名军人的他为自己的前辈自豪,更珍惜这身军装的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张兵说。

  经历过长征艰苦的刘月生老人珍惜的不止是生活。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年人没有经历过长征,不知道长征有多苦。国家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你们应该继承长征的光荣传统,要为国家、为人民多考虑。离开国家和人民,个人将一事无成。”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