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启示录——献给长征胜利70周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7:11 国际在线 | |||||||||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贾永):70年前的那个10月,从赣南、湘西、四川嘉陵江、河南何家冲出发的4支红色大军,最终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汇聚在了抗日救亡的前线。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虽然,这支红色的队伍当时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从白色恐怖的上海发去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
70年过去,鲁迅先生的预言早已被历史所证明。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长征,给予我们今天和未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启示? 一旦胸中的火焰被理想点燃,即便是死亡也不能够阻止信念的步伐 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 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内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 张震将军长征中在红3军团10团任营长。老人回忆湘江之战时说,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战斗最激烈的11月30日,团长沈述清牺牲,几个小时后,继任团长杜宗美也阵亡了…… 鲜血,染红了湘江,染红了岸边的一座又一座山头。突破包括湘江在内的四道封锁线后,在不到50天的时间内,出发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人。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与张震一样,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说,每一战都有大批的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 唐进新所说的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在赣南闽西,在鄂豫皖,在湘鄂川黔,在川陕边界,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雪山草地,这是许多老红军至今难以忘怀的地方。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老红军李中权的4位亲人就死在了草地中。老人回忆说:“饿得摇摇晃晃,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 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翻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 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一万九千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纵深近1000里的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仅师以上规模的战斗就有120余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里……正是这样的磨砺,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 一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航道,再大的浪涛也无法阻挡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向前 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路上。这,就是大渡河。 1863年五六月间,就是这条河挡住了太平天国骁将石达开的去路,7000名强悍的太平军惨死在了清军刀下。72年后的同一个季节,蒋介石在大渡河布下了20万大军,企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此时的中央红军只剩2万余人。如果仅仅在5个月之前,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许能够得逞——湘江之战,由于错误指挥,中央红军险些全军覆没。但现在,党和红军已经选择了正确的领路人,随着毛泽东重掌指挥权,那支灵活机动、敢打必胜的红军又回来了。 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驾着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小船,17勇士从浪尖上突向对岸。 但船少人多,大队人马无法迅速渡过大渡河。杨成武指挥的红4团以昼夜行军240里的神速,奔袭到几百里外的泸定桥,在敌人还未来得及毁掉这座桥时,22名突击队员已冒死爬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中弹跌入河中,紧接着又一个……其余的人仍在奋力前进。随着一片欢声雷动,红军终于冲到了对岸。 相隔72年,两支走过同样道路的队伍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