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住正在失落的美(宝岛览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台北山明水秀的外双溪旁,有座小巧、精致的私人博物馆,它就是知名的顺益“原住民”博物馆。

  远远望去,顺益“原住民”博物馆的外形很像一位戴着头盔、手拿长矛的勇士。整个建筑融合了台湾“原住民”石板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工艺。正在服务台当值的杨姓义工听说我们是来自大陆的记者,立即将我们引到大厅中央的台湾地图沙盘模型前,为我们介绍台湾
“原住民”的历史、分布情况及博物馆的概况。

  台湾“原住民”是指汉民族移居台湾以前,最早在台湾定居的族群,在大陆被称为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民族之一。目前台湾“原住民”约有46万人,认定的台湾“原住民”族群共有12个。在岁月的长河中,台湾“原住民”形成了极富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宝藏。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菁华,或不为人知,或面临湮灭,有识人士忧心不已。

  1985年,顺益集团董事长林清富先生以顺益企业创始人林乃翁先生之名,成立“财团法人林乃翁文教基金会”,开始筹建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希望为保存“原住民”文物尽一己之力,并将“原住民”的文化之美传递给民众。顺益汽车公司成为主要捐助人,林清富先生更将20年来收藏的“原住民”文物全部赠予博物馆。1994年6月,博物馆建成开馆,现已累积收藏文物1200多件。

  一楼展厅后部的两件展品,概括地呈现出台湾“原住民”作为山海子民的特点。造型独特、色彩绚丽的独木舟,头尾尖尖翘起,红白相间,是生活在兰屿岛上的雅美人的捕鱼工具,象征着海的辽阔;一旁的排湾人石板雕刻,是“原住民”著名雕刻家的作品,石刻中手持猎枪的男人英气逼人,象征山的悠远。

  二楼“生活与器具区”展示的是台湾各“原住民”族群的生活形貌,从房屋模型、乐器、雕刻工艺、纺织器具,到各式陶器纹饰,令人目不暇接。为防台风而建于地下的雅美人房舍,长年生着一盆火,利用火塘余温烘干、保存肉食的雅美人家庭,展现出“原住民”朴素的生活经验与智慧;门楣刻绘着人头与百步蛇、地下埋着祖先尸骨的排湾人石板屋,象征着排湾人对祖先的尊崇与敬仰;宽敞的邹人男子聚会所,则形象地揭示了邹人以男性为主的父系文化。

  三楼“衣饰与文化区”又是另一番风景。“原住民”的服装配饰材料相当广泛,图饰花样也各具特色。外来文化对“原住民”服饰的影响也得到反映,如西班牙人、荷兰人侵占台湾前,“原住民”的饰品仅有珍珠、玛瑙、玉、贝壳、猪牙和银饰等材质,欧洲玻璃烧制技术传入后,饰品中多了琉璃珠。

  地下一楼是“信仰与祭仪”展示区。墙上的各种图表、文字、历史照片,展出的各族群祭仪用品,形象地再现了“原住民”的信仰及习俗。

  耳边传来欢声笑语。循声而去,一间充满童趣的教室里,一群小童正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原住民”头饰。原来,为了让年轻的一代对“原住民”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博物馆还时常举办机智问答、开口学说“原住民”语、试穿传统服饰、传统手工艺教学等趣味活动,将传统僵化静态的博物馆展示厅活化为趣味创意兼具的学习空间,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以参与的方式认识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特色。

  虽是私人博物馆,馆方却提供中、英、日三种语言的定时免费导览,参观者也可选用馆方提供的语音导览系统。各展厅皆设有触控式电脑导览系统,参观者可自由查阅馆藏品和“原住民”生活等影像资料。

  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领略了“原住民”文化之美,阵阵隐忧也挥之不去:企业捐资设立的私人博物馆,其生死存亡与出资者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如何保持发展的后劲?据说台湾有关文化部门正在对这类私人博物馆进行一定的扶助,心下稍安。

本报记者 王尧 陈晓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