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江视点]建个日间“托老园”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8:51 汉网

  社区4336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858人,其中丧偶的超过50人。儿女白天要上班,无暇照顾父母;老人心疼钱,又希望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不愿进福利院。关山街长江社区主任高桃英呼吁——

  [长江视点]建个日间“托老园”如何?

  记者李咏 通讯员李大庆 王文

  对长江社区76岁的宋守曙老人来说,每个白天都过得很慢——无人陪他说话,无人照顾他的生活。老伴去世后,孤独成了他的“伴侣”。自从2001年中风以来,老人的白天更“长”了。昨日,记者采访了宋守曙老人。

  儿子和媳妇要上班,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1000元。白天上班后,老人就独自闷在家里。中餐是媳妇早上做好的饭菜,在微波炉里热热将就着吃。难以排遣的孤独常常让他觉得“生不如死”。

  后来,他干脆泡在了社区办公室,那里熟悉的老伙伴多。“说说话时间过得快些”。吃过早饭,拄着拐杖,一步三挪地走下楼。中午回家吃过饭,再呆到天黑儿子下班。

  儿子和媳妇心疼他,曾把他送到福利院,老人心疼600元的护理费,两年不到,坚持回了家。

  91岁的罗秉贤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两年,儿子帮他请了保姆,每月包吃包住500元。成天在家,时间长了性格就古怪,保姆受不了,没干多长时间走了。最近,子女把他送到了福利院。

  长江社区主任高桃英介绍:社区4336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858人,其中丧偶的超过50人。这50人中,患各种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36人。白天无人照顾是个“通病”。

  “送福利院不行吗?”记者问。

  “社区居民几乎全是改制企业职工,退休金低,子女收入也只几百元。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送福利院至少要800元,负担不起。一些老人希望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不想进福利院。有的子女怕别人说闲话,也不愿意送。”高桃英回答。

  “社区不是有活动室吗?”“无专人服务,也不备中餐,对健康的老年人还行,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合适。”

  高桃英到相邻的汽发、汽标、湖电三个单位型社区转了转,情况类似。“孤寡老人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有老伴的还能相互照应;丧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谁来管?既然有幼儿园,为何不能办个托老园?收费低,早上接来,晚上送回。有人做中饭,有人陪聊天,还可备些娱乐设施和接送车辆。”高桃英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乐龄托老园。

  是否可行?高桃英一一上门征求丧偶、生活不便的老人和子女们的意见。罗守曙的儿子说:“您的托老园一开张,我第一个把父亲送来。”罗秉贤说:“你如果办得好,我就脱离福利院,到你的托老园。”高桃英调查的结果是:4个社区有50人愿意到托老园。

  谁来建?高桃英认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来建,政府适当给予补贴。拥护高桃英提议的甘维金老人联系了一名小有资产且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对方表示出浓厚兴趣。

  “既为老人解难,又为子女分忧,还可增加就业。何乐而不为?”高桃英信心十足。她说,一些低保户不愿就业,怕工资低,除去路费和饭钱,落不了什么钱。到就近的托老园上班,不取消低保,工资少点也无所谓。

  曾到新加坡“留洋”一周的高桃英在市长李宪生主持的欢迎会上,曾提出过这一想法,引起李宪生的兴趣,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可行性。

  洪山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这个办法有创意。美国、香港均有这方面的实例。如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来投资,民政部门将在办证方面给予方便。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办“托老园”是一种养老服务的新探索,既解决了低收入家庭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又能解决低保户的就业,符合中国国情。他同时提醒,托老园既要有公益性质,还要保证投资者一定收益,这样才能长久。

  记者点评:中国社会的老年化进程不可逆转,关心关爱老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该列上政府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在幼儿健康成长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对老人的关心照顾相对滞后。老年福利院整体数量少,且相当一部分条件落后,影响了老人入住的热情。同时,很多老人不愿与儿女分开。这样,一个问题随之产生:怎样给这批老人提供合适满意的“日托”服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