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墓见证惨烈阻击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8:26 潇湘晨报 | |||||||||
在汝城延寿瑶族乡官亨村一个叫油菜坪的地方,有一个坟堆,墓碑上刻着“红军墓”三个字。 拨开茅草,带路的延寿乡党委书记何胜舟点燃烛、香,气氛顿时变得凝重。 “红军墓”的侧面便是青石寨——一个独立的山头,两相对峙,似在述说着当年这
“河水都染成了红色” 1934年11月11日,国民党军陈济棠部追至延寿,与当地保安团夹击、偷袭红军五军团34师。红军被迫退守下杨、寿水一线小山头,面临延寿江,背水一战。 俯控延寿江的青石寨制高点至关重要,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敌人自恃强大火力夺占青石寨后,向涉水过江的红军疯狂扫射,一批批红军战士倒在江里。 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红五军团终于夺回青石寨,掩护辎重队伍顺利通过。此役,红军付出惨烈代价,但最后成功完成任务,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自东向西通过汝城全境。 “打仗时好大的枪炮声,等到声音没有了,才有人敢出来看。”82岁的李春娣当年10岁,那些天,村里来了好多部队,村里人害怕,都收拾衣物、被子躲到了附近的山洞里,住了十多天。 “河滩上,到处都是牺牲的红军,河水都染成了红色。”李春娣说,经过村里组长出面,以埋一个人三斗米的代价请人掩埋红军的尸体。 村民收集白骨竖起碑 1958年,村里在延寿江边砍树、开荒,挖出许多白骨,村民们知道这是当年牺牲的红军,便收集起来,埋在了现在的地方,于是,这个坟墓便被称为“红军墓”。后来,竖起了一块碑。 如今,在青石寨山头,仍可见当年留下的战壕。而在官亨村后昌组,当年的红军战斗指挥所作为村组的集体财产仍保存完好。 “当年,军团长董振堂就在这里指挥战斗,朝西南面看,不到一里路就是青石寨。”何胜舟说,乡里计划把这里建成一个展览馆。 今年7月15日,因为洪水的冲刷,在青石寨山脚施工的民工挖到了几颗手雷和一把砍刀,手雷上的五角星仍清晰可见。 本版撰文 记者 周喜丰 邹爱华 本版摄影 记者 马金辉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