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云最深处 百姓享安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5:4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余颖许琛通讯员张丹莉越转葵实习生卢艳艳图/本报记者宋金峪

  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每年只要交30元就看病无忧,政府出资为农村困难低保户建房……白云区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着力破解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济困助残等方面的难题,书写了一个个执政为民的动人篇章。

  让能就业的都有工可开

  白云区开拓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提供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充分就业”

  在白云区,促进就业政策的关键词,正从“积极就业”向“充分就业”转换。

  今年以来,一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的活动正在白云区率先开展,各街镇选择1-2个社区(村),以点带面来推进。白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谢锡坚对记者说,“充分就业”是一个更为人性化的词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就是让全区尤其是“农转居”人员和农村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在政府帮助下实现就业。

  白云区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年8月,全区共安置农村劳动力在辖区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7668人,安置办理求职登记的“农转居”人员10383人,实现再就业9975人,再就业率达到96.07%。

  月薪不足千元社区补

  “农转居”人员就业率98%!这个数字是由白云区松洲街槎龙社区创造的。

  槎龙社区积极促进村民就业,引导“农转居”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开发辖区内就业岗位,成为“充分就业社区”示范点。据了解,2002年槎龙村转制后有“农转居”人员2442人,其中劳动力1543人,社区已安置“农转居”人员就业1286人。“我们这几年坚持一条:大家都有活干,大家都1000元。”为鼓励就业,槎龙社区2002年转制后出台了1000元的最低工资保障线,对在辖区内工作的“农转居”人员,如月薪达不到1000元的,不足部分由社区集体经济补足。记者了解到,仅这一项补助社区一年就要支付18万元。

  嫁到槎龙来的阿芳,在社区里的龙溪酒家做地喱,月收入仅660元,村里本来介绍她到一家鞋厂工作,但她担心照顾不到家里年幼的小孩,就宁愿来酒家上班。“反正都是补到1000元,在哪里工作都一样。”阿芳满意地说,“每到过年就领到社区补的工资,4000来元的大红包,好开心啊!”

  作为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槎龙社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槎龙社区居委会每年都下达安置“农转居”人员的就业计划任务,推荐“农转居”人员到辖区内企业就业。同时,社区居委会与投资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凡租用社区土地或物业或兴办市场的企业,必须优先安置本社区“农转居”人员。目前,辖区内租用场地的6家企业,已优先安置“农转居”人员137人。此外,社区先后投资建造了彭加木公园等4个公园和老人活动中心,“新生”社区公益性岗位200个,安置了一批园艺、环卫、保安、保洁、物管等工作人员。

  农民缺乏技能社区教

  “用人单位不愿意招用本地农民工,说到底,就是对用本地农民没有信心,担心本地人进厂后难管理。”白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谢锡坚说。

  白云区钟落潭镇白土村就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方协议”机制———村委会与企业签订劳务协议,要求村辖内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劳动纪律协议,对违规违纪或闹事的村民,除按规定处理外,今后不再优先安排到村企业就业;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何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于渔,白云区的思路是由政府“搭台埋单”,与用人单位进行“订单式”对口培训,农村劳动力获得提升非农就业能力,企业也直接受益。

  “我们每天就像城里人一样去上班,每个月有800多元,下班后又可以照顾到家里老小。”白云区大源村村民方姨十分满意自己在广州友好医院的这份护理员工作,还把周围姐妹们都介绍来做同事。

  记者了解到,医院里安置的800多名本地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像方姨这样经过政府培训的农村妇女。有一位45岁的妇女,参加岗前培训后考试不及格,经过3次补考仍未过关,她向培训单位提出再给她一次机会。大源村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便专门为她开起了“小灶”,最后她经过5次补考,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

  让患病村民都有钱可医

  白云区今年调整农村合作医疗方案,覆盖了81.87%的农村人口

  “每年每个人才交30元,没想到报了15000元,我又能自己走了,合作医疗真是救命的好政策!”白云区人和镇鸦湖村86岁的三婆罗月香说出这句话时,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三婆今年年初因“右股骨骨折”住院治疗,合作医疗给她报销了15000元医药费。前不久三婆的丈夫住院也报销了医药费,她们都直接受益于白云区今年新调整的农村合作医疗方案,花了小钱买了大保险。

  记者从白云区了解到,今年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24.5万,筹资1470.9万元,人口覆盖率81.87%,覆盖了全区所有镇、村。5630名特困“低保户”群众均参加了合作医疗,其中个人交纳部分都由政府财政出资。

  围绕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到病,看得好病”三个环节,白云区在推行新农合工作中,在不断巩固和提高参合率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基金管理,不断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今年市、区、镇三级财政都提高了支持力度,由原来每人筹资60元(农民个人出资30元,区、镇各扶持15元),增加到70元(农民个人仍出资30元、市5元、区、镇各扶持17.5元)。白云区本着“保大病为主,兼顾小病;保住院为主,兼顾门诊”的原则,对原报销方案进行了调整,让农民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中真正得到实惠。

  具体做法则为:提高封顶线报销金额,将封顶线报销额由2005年的5000元提高至15000元;镇、区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一致,都提高到70%—75%;将白内障人工晶体费用和高血压、糖尿病两种农民较常见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甚至为减轻农民中精神病人住院的经济负担,把“白云区精神病康复医院”(民营)列为今年定点医疗单位。

  据介绍,为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管理,白云区每月一次公示基金补助和支出情况,接受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今年1-8月份,全区参合群众已有6186人次得到了新农合报销补助,补助总额超过928.6万元,人均受益1501元。

  此外,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白云区还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由区财政划拨和社会捐助共筹集资金115.57万元,实行专账和申请逐级审批管理制,对低保户家庭成员大额住院费用给予救助,已救助特困户28人,发放救济金8.16万元。

  雄仔巡街

  

  白云区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度,使群体性劳动纠纷逐年减少

  “雄仔,今天又来啦?”

  这位大伙儿亲切招呼的胖胖的雄仔,就是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居委会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李顺雄。他负责的是辖区内的劳动监察、日常检查,以及时了解各企业的劳资现状。

  每天一上班,雄仔就开始巡街,与档主、工人交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个工可是一天都不能坐在办公室的,只有天天出去,才能发现问题、把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说起梓元岗,也是响当当的,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皮具集散地之一,辖区内有大小企业4000多家,其中30人以上的企业18家,从业人员达12000多人。但自从两年前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以来,这里创下了一个“佳绩”:劳资纠纷“零”投诉。

  原先辖区内由于大小皮具市场多,成分复杂,劳动纠纷时有发生。2002年9月,某皮具商场发生劳资纠纷事件,就有数十人打着标语、横幅上访。

  雄仔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来找麻烦的,我是来送安全的。”为做好基层劳资纠纷预防,雄仔只要一发现哪里的摊位经营不稳定,他就会重点走访。今年的一天,雄仔照例巡街,发现辖区内有一间酒店被贴上了法院通告,再一打听,是酒店要更换经营权,有些服务员由于遣散费的发放正想上访,雄仔立即找到酒店负责人,要求他给员工一个明确答复。几天里,雄仔在酒店负责人和员工代表间来回做工作,在有效的沟通下,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白云最深处 百姓享安乐

  图:雄仔和两名协管员正在巡逻皮具市场,在皮具市场里,雄仔和老板、工人都非常熟悉

  让残缺家庭都看到希望

  白云区开展“助残安居”工程,区内3万多残疾人只要有困难,都一户不落地帮助解决

  疯癫十年的丈夫不再到处追打人了,罗锦容备受煎熬的心里有了希望。

  10年前,罗锦容的丈夫周叶维从印刷厂下岗后,患上间歇性精神病。刚为人妻的罗锦容人生改变了,追骂砍打,成了家庭生活的主旋律:正好好地说着话,丈夫突然大吵大闹,说她偷东西,拿起东西就砸。最严重的一次,将一把10厘米长的刀子捅进她的腰部,险些伤及肾脏,住院治了1个多月,至今腰部还留有伤疤。

  除了她在私人化妆品企业一个月650元的工资,罗锦容家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去医院治疗精神病,一个月的开销将近3000多元,由于治疗不力,周叶维几年都疯疯癫癫。

  三年前,白云区政府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开设免费门诊,像周叶维这样的贫困精神病残疾人可免费到黄石医院领药,区里还对困难家庭精神病人按“五个一”的办法补助入院治疗。这样一来,每月罗锦容只需出300多元,就可将周叶维送到白云精神康复医院入院治疗,其它费用则由区残联、镇街、村居委会补助。

  现在周叶维已慢慢不再打人了,清醒时还知道捡拾废品补贴家用。

  丈夫病情好转,房子又成了罗锦容的心头病。多少年了,一家三代6口人还挤在三十多年前建的40多平方米小泥砖房里,一下雨就泡在水中。今年夏天几场豪雨,老房子倒塌了,全家只好搬到村东头的祠堂里暂住。

  白云区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助残安居”工程中拨出4万元资助罗锦容家建房。建一栋新房?罗锦容原来想都不敢想。而如今有了政府资助,罗锦容咬咬牙又借了几万元,于8月16日在自家宅基地上开工建房。记者看到,现在房子框架已经基本成形,共70多平方米,年底就能入住。罗锦容向记者感慨道:“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希望了!”“周叶维的家庭只是白云区3万多残疾人中的缩影。只要了解到有困难,我们一户不落地帮助解决。”白云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白云区开展“助残安居”工程三年以来,至今共投入251.5万元,为102户贫困残疾人新建和维修房屋,还有35户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也将在明年得到解决。

  

白云最深处 百姓享安乐

  图:人到老年,有钱治病,有人陪伴

  享受晚年

  院子里一群老人正手持扇子翩翩起舞,楼上阿姨们正在练唱卡拉OK,教室里经络班的老人们正在学习按摩……走进同和街老人活动中心,记者不时感受到其乐融融的氛围。

  同和街退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退管所已经有840多名本地退休职工,老人活动中心、街办老人大学分校全部对60岁以上老人开放。

  每天,这里的老人日常活动都有声有色:爱唱歌的有星光合唱团、客家山歌队,爱打鼓的有腰鼓队,爱文学的有《同和星光之声》,经常性的跳绳、书画、乒乓球等比赛更是大受欢迎……

  2005年以来,白云区共接收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17715人,办理生存年检13224人,组织文体、娱乐活动241次,探访慰问社会化管理中孤寡、精神病等9类特殊退休人员808人,发放慰问金12万多元。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形成企业、个人、退管机构“三方协商”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

  

白云最深处 百姓享安乐

  图:同和街星光老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阿姨阿叔来唱卡拉OK

  帮无家农民盖新楼新屋

  白云区在全市率先改造农村低保户危房,由政府出资重建或维修

  目前,白云区在册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650户共875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16%,3年来该区已累计为144000户、324000人发放低保救济金3149万多元。同时,白云区仍在摸索一切可能惠及群众的政策,努力打造一个保障特困群众的生活、医疗、住房、就学“四位一体”的综合救助体系。

  郭塘村一栋红砖楼正在修建,35岁低保户何稳珠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了,这是今年政府资助3万元修建的。在前来探望的民政工作人员面前,她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笑眯了眼,一个劲地道谢。

  不远处是何稳珠的旧居,严格来说那不能算是房子,仅仅是在亲戚两栋红砖楼的中间过道加建了屋顶,墙壁上布满裂痕,可何稳珠和两个孩子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多年了,“女儿整天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住进新房”?

  据了解,白云区七成的面积是郊区,农村特困户的房子大多是土房,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不少已经岌岌可危。白云区在全市率先对农村低保户危房进行改造,政府出资对自身无能力解决住房的特困户的危房进行重建或维修。3年来,共改造危房164户,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区、镇、村三级财政投入经费500多万元。

  ■知多D

  白云区“两网”位居全市前列

  2005年3月,白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区、街(镇)、村(居)三级投入资金480万元,在全区132个村委会、251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据介绍,白云区“两网”(区、街镇、村居三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网络和企业工资信息监控网络)建设走在广州全市前列,2003年-2005年30人以上群体性劳动纠纷突发事件发生率逐年分别下降了16%、40%、40%,今年9月同比下降了44%。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