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观点新举措指导建设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3:47 重庆晨报

  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新意多多,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社保、医疗等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并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认真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建设和谐重庆。本报今起开设“贯
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专栏,对此进行连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据新华社北京20日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16000多字,细读起来,感觉到种种新意扑面而来。有关专家表示,这些新观点新举措,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两个“更加注重”,表明我们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更加重视,提出的政策措施也将更为有力、更有针对性。

  “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首次明确要求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表明了农村将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广大农民将从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分得更大的比例,用于失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资金将更加充足。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意味着各级政府将致力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表明我们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建设和谐文化”

  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并对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具体部署。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第一次鲜明提出“社会体制”的重要观点,并从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3个层面作了全面部署。

  “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次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将不断扩大,广大农村居民会逐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这一要求,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在医疗保障方面看到了希望。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首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四大机制,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对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作出具体部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