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攻克水污染处理难关 访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马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11:5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高天赋

  16日,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10名国内顶尖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曾在处理松花江水污染、广东北江水污染、牡丹江海浪河水污染处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哈工大教授马军获此殊荣。20日,记者对刚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马军教授进行了采访。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马军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们一起,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抢险方案,从而成功解决了哈尔滨及其周边城市近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随后,海浪河污染的解除、北江污染的解除,马军在技术层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军也因此成了新闻人物。但在每次水危机处理过程中,马军在媒体面前都表现得很从容。当一切风平浪静再接受采访时,马军说,他真的很紧张,压力很大。处置松花江水污染的时候,虽然从技术上说,他们处理起来没有问题,因为他20年前的硕士论文研究课题就是关于活性炭对水中杂质的吸附作用,但当时时间紧,世界关注,社会压力远远高于技术压力;北江镉污染的情况同样如此,并且沿江的水库数量,用水居民比松花江沿岸还要多,压力也很大,但他曾指导过的一个博士课题就是关于如何处理水中镉污染物的论文也直接应用到广东北江水危机的处理当中。

  马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对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视,出台很多相应的法规,控制污染的产生;同时在治污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市民的环保意识还不高,很多都停留在口头上。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比政府的投入更重要。

  20余年来,马军取得的科技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他表示还需要向更深、更难的领域推进。马军告诉记者,现在水中最难处理的三类高稳定性污染物,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污染物,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三致物”。这些高稳定污染物十分稳定,在自然界很难分解,而且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食转移到人体,吸附到人体后,人很容易患上奇怪和难治的疾病,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几年努力,马军课题组已经研究出多项去除水中高稳定性污染物的成果,一些技术已经大规模推广,去除率能达到70%到90%。马军表示,目前,他们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正在根据不同水质特征整合现有处理技术,有望形成一套可以根据不同水质提供不同方法的综合处理技术。

  在谈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时,马军说:“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大部分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科学家应该通过探索,认识这些规律,应用到生产中,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