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5: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关注

  “没有想到,会这么火爆。”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感慨地说。

  《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开幕一周,观众人数已近20万,3300多平方米大的展厅里总是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6日傍晚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他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从红军老战士到大、中、小学学生,人们对正在举办的这次展览给予了极大关注。

  展览刚一开幕,100多家单位就打来电话,预约集体参观。一对老夫妻一大早从河北廊坊赶来,要“先睹为快”。军事博物馆的8部票务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博物馆门口的免费参观券发放处人头攒动……看长征展览,已经成为今秋北京的一件盛事。

  展览讲解员常虹说,我们20名讲解员,每天都要从8时工作到22时。观众留言簿每天要用完七八本。

  留言簿上,“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之一李友林和两个儿子一起参观展览后写下:“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重任担在肩。千难万险何所惧,斗志昂扬意志坚。长途跋涉战天险,智斗顽敌奏凯旋。长征精神传万代,激励后人永登攀!”北京八十中的罗老师看完展览后写诗一首。一位署名罗珊的观众写道,历史就在眼前,我们虽然未曾亲身经历,但仍然被深深感动!

  “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手段最先进的一次长征展览,这次展览总接待人数肯定会超过预计的80万人。”郭得河说,从展览的观众构成上看,人们对长征的这种关注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长征,已成为这个金色秋天里的共同话题。

  记忆

  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区,陈列着关于长征的180多册图书。

  “这只是沧海一粟。”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说,“70年来人们到底创作了多少长征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根本无法确切统计,仅今年一年,新出版的长征图书就有200余种。”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介绍说,长征亲历者们于1937年就写出了第一本长征书籍《红军长征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就陆续被搬上银幕。

  “70年前的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富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介绍,国庆10周年时,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第一部表现红军长征题材的故事片《万水千山》,以后一大批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作品相继问世。以《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祁连山的回声》《长征组歌》《金沙江畔》《大渡河》《彝海结盟》《金沙水拍》《长征岁月》和电视剧《长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影视作品,曾经感染了几代人。

  有关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今年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创作高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我的长征》,第一次把一部主旋律影片拍成了一部大片。影片总导演翟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我们动员了11万人参与拍摄,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

  “对于长征的回忆、记录、研究,自长征胜利那一刻起就从未停止。”姜廷玉说,早期的长征图书和影视作品中,多为长征史、长征亲历记等纪实类作品。近些年,随着亲历者的不断逝去,重走长征路、寻访健在老红军等主题的作品多了起来。从长征胜利50周年开始,人们则是更加注重对长征精神的研究了。

  “有关长征的记录已经极大丰富,多彩多姿。”姜廷玉说。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书店里,长征题材图书专架更是成了热点、焦点。“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这些书里找到自己心中的长征。”长期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董保存说,特别是中小学教材无论如何更新,与长征相关的文章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为青少年了解长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长征,正是通过这些印象深刻的记忆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纪念

  从春到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热潮在全国各地兴起。

  在长征沿途,各地对1300多个红军纪念设施进行了集中维修。解放军计划在红军长征沿线援建110所八一爱民学校,正在陆续竣工。

  首都部分高校的100多名学生骨干分成6支分队,在江西瑞金、广西兴安、贵州遵义、四川泸定、陕西延安等地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弘扬爱国情”社会实践活动。

  从江西瑞金、于都到贵州遵义,再到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长征途经之地,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长征组歌》巡演长征路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各地纪念活动引向深入。

  连日来,各地青少年通过走访老红军、参观纪念馆、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和过团队日、开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

  浙江各界青年通过开展网上论坛、征文比赛、寻访等活动,积极参加“永恒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创意实践大赛。安徽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志愿者到部分红军老战士、老同志家中开展慰问服务活动。山东少先队员开展了走一次模拟长征、唱一首长征歌曲、读一本长征书籍、看一部长征影视、访一位革命前辈、创一篇(幅)长征作品的“六个一”活动……

  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网上“红军长征纪念馆”开通以来,总访问量已超过460万人次,网民向长征英烈留言达13万条、900多万字。

  进入金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达到高潮。

  10月20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群众6000人一起观看大型演唱会《长征颂》,在气壮山河的交响乐中,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声。

  10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军事博物馆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现场,人们在一边观看着展览,一边热烈讨论着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70年前的那次震撼世界的远征,不只属于那个年代。长征精神永存于中国人民心中,代代相传。”参观完展览,北京师范大学王琦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据新华社

  前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侧记

  这是一篇英雄史诗,热血铸成,生命写就。

  这是一座不朽丰碑,穿越历史,穿越未来。

  2006年10月22日上午。北京。

  约3000名各界代表怀着胜利的喜悦,陆续步入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共同缅怀那一段气壮山河的光辉岁月。

  1936年10月下旬,历经两年多艰苦卓绝的远征后,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与其他各路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从此,10月22日成为长征胜利纪念日。

  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上午10时整,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搀扶着谢振华、方强等9位老红军代表缓缓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全场肃立,高唱国歌。雄壮的歌声,把人们的记忆唤回到了70年前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岁月——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热烈的掌声中,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代表老红军、老同志发言。

  “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领导和参加了长征的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们!红军将士建立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千秋,长征精神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这位白发苍苍的长征老战士,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两占遵义城、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等战斗的亲历者,用略微沙哑的嗓音,表达他对在长征中英勇献身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掌声响起,代表了人们对老战士的敬意。

  掌声响起,体现着人民对那段历史的尊崇。

  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了救国救民,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经过长征的战斗洗礼,各路红军主力由长征之初的20.6万人减少至长征结束时的5.7万人,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

  他们的精魂,化成了红飘带上永恒的绚丽。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胜利,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英雄史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的胜利,是党和红军指战员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的胜利……”

  解放军代表、空军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青年代表、全国学联主席、北京大学学生刘凯的发言,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赢得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长征中,正是由于红军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经受住了残酷战争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和严酷党内斗争等多重考验,创造出绝处逢生、反败为胜的战争奇迹。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才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把战略退却变为向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才能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扭转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才能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红军的坚强团结。

  10时25分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主席台前,深深鞠躬,表达对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对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敬意,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胡锦涛的提议下,会场上全体起立,向在红军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自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在胡锦涛半个多小时的讲话中,会场内外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纪念大会于11时许闭幕。

  步出会场,胡锦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依然在人们耳边回响——

  “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大会堂外,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满怀希望,满怀憧憬,人们奔向四面八方——

  “伟大的长征锻造出来的长征精神,不仅铸就了红军历史的辉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86岁的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身着戎装,精神抖擞:“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让那场胜利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

  “没有长征,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走出大会堂,满头白发的著名科学家陈佳洱心情激动,“长征是追求真理,科学也是追求真理。我们今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像长征那样,有坚定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齐心协力进行攻坚,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红军长征是一曲团结胜利的凯歌。长征的胜利表明,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力量,团结是赢得胜利的保证。”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说,“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70年前的长征表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25岁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郭磊坦言,“新长征绝非一马平川,而是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牢记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使命,新的长征。“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亲手把多枚“长征”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说,“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