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是什么造就了李春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7:44 潇湘晨报

  李春华给公众展示了一个崭新的“80后”大学生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造就了李春华?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重走李春华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探索他成长的足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于父母长期身体不好,许多农活和家务“从小就落在了李春华肩头上”。

  伯父李进云说,李春华6岁时,就开始每天背着一个比自己身高低不了多少的小背篓,满山去拾柴火。七八岁就开始放牛,养猪砍柴挑水什么的,年龄再大点,更是什么农活儿都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干农活,春华从未叫过苦和累。后来尽管考上了大学,回家也仍然没有大学生的架子,还是什么活儿都抢着干。”父亲李先满说,“春华个子不高,很多亲戚都说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干重活干得太多了。”

  家风淳朴子孙贤

  李先满说,他教导儿子们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做农民就要像个农民,做学生就要像个学生”,“老一辈传下来的那些规矩不能坏了”。

  只有小学文化的蒋红翠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但在李佳庆眼中,她是一个“好妈妈”。“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出门忘了带什么东西,天冷了该加衣服,总是妈妈最先提醒我们兄弟。”

  三兄弟任何一个犯了错,蒋红翠都会一句话也不跟他说,但这让孩子们“更加难受”,最后往往是孩子们“主动认错”。

  性喜历史儒风浓

  李春华的专业是历史。李春华回家时带了一本《中国近代史》,还有一篇刚打完草稿的论文《论东汉的隐士》。

  记者在湖南师大图书馆查阅了李春华的借书记录:从2003年11月开始到2006年7月,李春华从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共计105本,平均每个学期17.5本,每周约1本。其中,以历史书居多。

  在李春华中学时的日记中,稚嫩的笔迹这样写道:“当我听到清政府腐败无能,贪污成风时,我感到痛心疾首,听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时,我又为他们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类似有关历史的感慨在日记中多次出现。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育民教授表示,李春华孝敬父母,勇于跳入池塘救人,乐于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儒家所提倡的孝、勇、忠、义等传统美德的体现”。在李春华身上,有着“与当下年轻人群体并不太相符的浓烈儒风,这与他所受历史熏陶是分不开的”。本报记者 荣建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