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飞达:小钻头钻出自主品牌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43 扬子晚报

  同样是飞达生产的钻头,以前直接卖给外国客户每个只有5元,现在德国基地生产再打上FEIDA牌子,卖价提到了20多元,还供不应求。江苏飞达在德国走过了一条十年创业、打响自主品牌之路。

  两次失败交了20万马克学费

  说起“走出去”,江苏飞达堪称元老了。这家专门生产钻头的民营企业,产品从1992年起就销往德国。一心想着将德国市场做大,1995年,派人到德国设立首家境外公司,一上来就聘用所谓的高级人才,结果这种好胜、要面子的心理被一些德国人摸得透透的。应聘时,有的说在美国工作了好多年,有的说在西门子干过,结果聘用的五个德国人,不仅每月要支付相当于六七万欧元的工资,还要配手机、给车子。然而,高待遇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个把月后,就不断有人借故请假。

  作为飞达公司的CEO,朱国平不死心,决定重砌炉灶,并请一位多年合作的德国伙伴为总经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总经理竟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飞达产品打在他自己的样本上,做起了私活,结果不到三个月,投资又被挥霍殆尽。

  两次尝试,两次失败。朱国平认真反思后认为,到境外投资想法没错,关键在用人。

  从“我给别人贴牌”到“别人给我贴牌”

  早在七八年前就致力于创牌子,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有远见和勇气。抱定了未来的世界制造一定在中国的信念,从1997年开始,飞达不再单为别人贴牌,向德国五金工具协会申请,在出口产品中打上“中国飞达”牌子。“刚开始确实很难,连续两年没卖出一个产品”,朱国平说,有德国朋友劝我,你想在工具制造强国德国创造一个中国的五金工具品牌,胆子太大了。可我坚信,哪个先吃螃蟹就会抢得先机。通过不断经营、不断改进,终于培养了一批买家。有个客户最初只订50欧元的货,试用后质量不错,增加到100欧元,现在已成200多万欧元的大客户了。

  在德国人心目中,品牌就是永久的质量,就是价值。“飞达”成了在德国叫响的五金品牌后,不仅产品供不应求,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也开始彰显。飞达公司又抓住机遇,做起了经营品牌的文章。近年来,国内常常有企业主动联系,希望给飞达定牌加工。朱国平指着一款铝箱说,不打品牌,每个卖50欧元,贴上了飞达商标,身价就升到了90欧元。

  德国基地目标年产值1个亿

  飞达在德国的运行是典型的境外带料加工,就是将国内生产的半成品,运抵设在德国克洛菲尔德市的基地,完成包装、打上商标等最后三道工序,成为合理的“德国制造”。这些产品不仅畅销欧洲,还避开反倾销干扰,顺利出口到土耳其、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欧元。

  现在,飞达人在德国已成贵人,当克洛菲尔德政府了解到朱国平有意向去投资时,市长、议会议员亲临飞达公司中国本部,进行“感情投资”,招商局长、移民局长也到基地解释如何办理员工手续。有了这样一种环境,飞达公司做大国外事业的信心更足了。他们已在克洛菲尔德购买100亩地,作为新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同时用来轮训国内业务骨干。这个新项目明年下半年启动,年产值将达1亿欧元。本报记者邵生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