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习“长征精神”先从公务细节开始 □ 胡光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9:00 解放日报

  近日媒体和公共舆论的一大热点,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系列缅怀与纪念活动。历数十年漫漫时光而精神依旧激荡、血性依然澎湃、风标依然高伫,这是怎样的一层历史和情怀底色啊。缅怀与纪典是必须的,因为它意味着啜饮幸福泉流的我们不曾忘本。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假若那份情怀的涌动,只是随“时令”而现,则未免太过虚伪。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功利潮汐波翻浪卷的时代,类似的“精神打捞”尤其需要从每一个行为基座的细节开始。

  就在前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对外透露,各单位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将轮流乘公交车上下班。这是颇有象征意趣的一幕。在对长征的精神纪典和缅怀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种行走的方式,那是无比坚忍和执着的步态。而在此则新闻背后,同样是一种行进和行走姿态的微妙转换。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和平时代,我们当然没必要苛求所有的公务群体都像当年红军战士一样,用坚实铿锵的步伐来体现精神向度的纯粹和先进,但有一些价值经纬是必须捍卫和维护的,有一些原则标准是不堪于被无底线突破与“戏谑”的。

  比如最直观的公务行进的方式和姿态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务用车、公车消费。这是屡为民众质疑和诟病的一个领域,虽屡次规范“改革”,但收效甚微。据统计,至2005年,我国的公车已达400多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每年4000多亿元,其与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包括公费出国)一起,成为让公共财政负重喘息的“三座大山”。超标配车、违规购车、公车浪费、公车腐败屡禁难止,如此一幕奢华而放纵的“行走”姿态,与70年前的先辈们形成了何等悬殊的精神反差!

  再看看公务横轴上另外一层反差。在北欧的一些国家,用于政府官员的公车全国仅有区区数辆,并且受到严格而规范的使用限制。而在西欧的很多国家,公车必须受制于严苛的用车规范,比如在休息日或私人原因用车,必须由个人缴纳使用费。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身上,就发生过让人“惊异”的一幕:由于囊中羞涩,施罗德不敢乘坐豪华高档的奔驰公车,而选择了一辆低档二手车出行,于是人们赫然发觉,在堂堂总理的车队中,居然连“保镖”们的坐驾都比其舒适豪华。

  同样一种公务“行走”和行进的姿态,无论纵、横轴上的比量都让人深思。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红色的纪典时刻,它格外让人警醒。学习“长征精神”不是一句口号空谈,它应以制度性的导范形式,被公务群体严格遵循和践行。而这一切的动力之源,皆来自于行为细节的涓涓汇集。它其实也是最坚贞、最有力的精神纪典方式,远比千万句宣言可贵和真诚得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