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度爱心抢险频频传喜讯唤起更多爱心尚待破解“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0:26 江南晚报

  记者祝建新

  今年的5月、8月、9月,本报连续报道了重症女孩王玲芳危在旦夕、阳光学子郑吉患恶性肿瘤、徐甜甜勇救弟弟深度烧伤等三起不幸遭遇,在锡城引发了一波波爱心潮,捐款累计达27万多元。受到救助的三人近况如何?如何抗御不测带来的风险?爱心怎样发扬?本报记者再作深入采访。

  拯救篇

  不幸人生引发爱心“接力”

  奇迹:重症女孩由静躺到能说会动22岁的女孩王玲芳,突然一病不起,躺着不能动弹将近1个月,生命一度垂危,其被救活的几率曾被认为像中彩票一样,持续的治疗让她家深陷困境。

  本报欢乐义工获知情况后,在三阳百盛广场举行大型募捐仪式,许多人慷慨捐赠爱心款。其中,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两位年过七旬的村民,不辞辛劳地乘车来到市区,亲手交上1600元;年过七旬的缪惠琴老人把从生活费里挤出的2000元托社居委转交给王玲芳;90岁高龄的丁国宝夫妇捐出200元……一笔笔爱心款在危急关头起到了支撑作用,王玲芳治疗后出现好转,部分腿脚胳膊可以动弹,不需要戴呼吸机,创造了奇迹。

  昨天,王玲芳的母亲钱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女儿现在右手右脚能动,自己可以吃东西。在请人到家里按摩了5次后,左脚动了一下,有希望恢复活动功能。

  希望:阳光学子将作自体移植17岁男孩郑吉,在即将读高三准备高考时,却被检查出患了恶性肿瘤,治疗很快就花费了6万多元,低收入的父母一筹莫展。

  8月16日,本报对郑吉所处的困境作了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连续多天都有数十名好心人到医院去探望,送上爱心款。其中,外地人霍先生从报上获知消息后,打的到医院捐款后又匆匆离去;市检察院的3名工作人员捐出1200元;自称郑吉同学家长的一位女士捐出1万元;一对母女为避免郑吉接受捐款的尴尬,委托护士转交3200元……捐款累计达8万多元。

  昨天,电话里传来郑吉爽朗的声音,他说他半月化疗一次,在家里恢复得还可以,时不时地拿起书本自学。

  郑吉的父亲介绍说,孩子已做了3个疗程的化疗,马上就要做增强CT检查肝部,再做3个疗程的化疗后,就准备自体骨髓移植。他咨询了多家医院,自体骨髓移植有望治愈儿子的病。

  惊喜:烧伤女孩成功闯过危险期面对火海,20岁的徐甜甜奋不顾身冲进去救弟弟,结果被深度烧伤,只剩头皮上有块巴掌大的完整皮肤,命悬生死一线间。

  本报连续作了8期报道,徐甜甜勇救弟弟的举动传遍了锡城,也感动了锡城。捷普电子无锡公司、江苏中外运无锡分公司、中国外运富昌公司、嘉理大通物流、无锡佳达国际货运、小天鹅通用电器等多家企业募集捐款;许多热心人伸出温暖的手,其中一汽锡柴离休干部、76岁的陈胜荣老人拄拐杖到医院,捐出了省吃俭用存下的万元积蓄。一个个爱心举动带来的是持续的感动,由此形成了爱心“接力”。经不断治疗,徐甜甜以顽强的求生意志,尽管烧伤面积超过95%,但是奇迹般地度过了最初的12天。

  昨天,徐甜甜的父亲说,女儿闯过了最艰难的危险期,命已经保下来了,现在到了恢复阶段。妻子隔几天见女儿一次,每次都告诉女儿病房外有很多人关心她的感人事,因此女儿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精神状态很好,手臂、后背等四五个地方又做了植皮手术。

  抗御篇

  意外“险情”增多不可不防

  王玲芳、郑吉、徐甜甜遭遇了不幸,幸运的是他们获得了社会关注,获得了众多爱心援助。但是,类似他们遭遇的其他人不一定都能获得这样的关注和帮助,该如何尽量抗御疾病、灾祸带来的“险情”呢?

  家住东北塘的王玲芳,患病前没有办理社保。在上一年,王玲芳也保了商业保险,但今年没有保,恰恰在今年生了重病。

  王玲芳的母亲钱女士说,到目前为止,女儿的治疗费花去了将近14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家里攒下数万元积蓄,找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在举债四五万元的情况下,还将家中猪棚整体卖掉了。而外地来锡打工的徐甜甜幸运地参加了社保,部分医疗费用可以由医保支付,无疑大大减轻了风险。徐甜甜的父亲说,孩子出事后,他深深感受到了医疗保险的重要,以后全家都准备办理相应的保险。

  对于类似王玲芳、郑吉、徐甜甜的不幸社会群体,实行社保全覆盖无疑可以构筑起防护体系,事实上,经常求助于媒体的困难群体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参保,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多数。在当前社保尚不能全覆盖的现实情况下,个人需要进行必要的自我保障。此外,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应给予适当的救助。目前,民政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锡市民若发生天灾人祸等意外困难,可以向所在的社居委申请救助,社居委向街道报告,再转所在区的民政局审核,根据相应的情况给予适当救助。

  困难群众还可以向红十字会申请救助。

  思考篇

  更多爱心唤起待破解“命题”

  本报报道王玲芳、郑吉、徐甜甜三人的不幸后,一些好心人在捐助之前,会打电话询问是否是真的。其中,有人告诉记者,生活中多次遇到骗取同情的骗子,现在做好事也很谨慎。

  徐甜甜的父亲告诉记者,有四五名企业老板带着秘书到医院捐款,问他们的姓名时,他们要么不肯透露,要么只是说出姓什么,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企业家好心捐款不留姓名,可能是出于低调和做好事不愿留名的心态,但也不皆尽然。记者曾采访一名企业领导,他表示一方面很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给部分困难人群捐助,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要是“声名”在外,很多困难人士会不会接踵而至地找上门,难辨真假,很难说不会影响企业经营。

  有的企业和个人在捐出大笔善款后,担心专款是否会专用,因此派员查看了受助者的使用情况。目前,大多捐助资金都是直接交给受助人或其家属,使用起来没有监督,因此一些捐助人有时会担心爱心款被浪费或打水漂。

  记者采访一名困难人士,他说家庭深陷困境后,有人告诉他可以到企业去寻求援助。他联系了一家企业,企业负责人也同意他前去商谈,但是当他和一家电台记者赶去时,该企业的负责人在表示可以捐助的同时,向在场的媒体提出了广告要求。当时,他觉得有点“变味”就放弃了。

  由于社会公益组织的基金有限,社会救助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如何确保困难人群的信息真实性,如何从制度上保障从事公益的企业家的正常利益?如何监督公益捐赠使其公开化和透明化?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公共命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