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厂方花200万搞定土地证 厂领导称不太记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1:02 华夏时报 | |||||||||
在宣武区太平街8号院,“朱雀门”楼盘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 马桶遭到破坏,居民被迫搬家 部分居民前去参加拆迁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宣武区建委工作人员(右侧)跷着腿听取居民陈述 据称200多万元搞定土地证 在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开发商何以能取得土地出让合同?记者重点对此展开调查时,从燕京汽车厂一位熟知内幕的人士处获悉,在该厂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时任该厂总会计师的是根苗在公布财务账目时公开对60多名职工代表表示,为了赶到“8·31土地大限”前拿到土地出让合同,花了200多万元才达到了目的。
记者昨天致电是根苗,2005年彻底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他表示,对当年情况“记不太清楚了”。他建议记者去找当年经手的工作人员,才能知道办此证到底花了多少钱,钱是怎么花的。 而燕京汽车厂原某领导则向记者证实,在办理土地证初期,一直是该厂工作人员按正常程序申办土地出让合同,但从2003年到2004年初,虽然几经托人,但因房屋权属问题,始终没能办下来。 一位参与过办理土地证的汽车厂原负责人透露,他亲自找过北京市政府某官员,但是没有进展,卡就卡在房屋权属问题上。 知情人士透露,随着“8·31土地大限”日益临近,开发商非常着急,于是在2004年初,主动表示自己去想办法。随后,燕京汽车厂的申办材料交给了开发商。 记者从多个消息来源处了解到,最终办妥土地出让合同的,是开发商方面,而非燕京汽车厂。 “办土地出让合同是在北京市国土局,走正常程序肯定办不下来,所以最终开发商不得不花钱铺路。”前述知情人说。 记者试图调查被指收钱办事的官员时,暂时遇阻。 时任厂领导称不太记得了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燕京汽车厂转让厂址给开发商一事的争议由来已久,直到2003年,时任厂领导的韩林克在上级单位有关领导的指示下,才在转让协议上签字。 而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韩林克曾向他诉苦,搁谁都不愿意签这字,但上级单位分管领导曾经抛出狠话,他不得不签啊。 记者昨天晚上联系了韩林克,韩表示,当初签字转让土地时压力很大,但当时必须得签,因为是领导授权的。对于“200多万元办理土地出让合同”一事,韩林克语多保留,“我不太清楚,或者说不太记得了”。 追问:俩房产证哪个有法律效力? 单位不办“注记”应承担责任 对于一房两证的问题,前天,李建英、石金起、肖俊岭等3位居民找到发证机关宣武区国土房管局。房改科杨女士表示,当时办此00434号全民产房产证没有问题,但后来职工取得房产证,燕京汽车厂应该到房管局来办“注记”(即把已经成为私人财产的房屋从全民产中“刨出去”)。但该厂一直没有来办“注记”。 杨认为,此事的责任在燕京汽车厂,房管局没有一点责任。 房管局不愿承认存在过错 1995年发全民产房产证时,房管局为何不将已于1993年取得个人房产证的房屋直接“注记”?对此,这位一直坚称房管局没有责任的负责人,这才承认应该予以“注记”。 开发商最终通过没有“注记”的全民产房产证申办了土地出让合同,导致居民面临拆迁局面,房管局也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对于李建英等居民的质疑,这位杨姓负责人建议找房管局公产科交涉。 公产科石先生在接受询问时一再表示,此事是在那个历史阶段发生的,按现在的法律法规,没法衡量。“你现在让我评论这事对或错,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怎么着我也不会承认我的工作有毛病。” 如果追究起来厂里就是错的 而按照宣武区房管局权属科连先生的解释,“全民产”和“个人产”两种房产证某些时候可能会存在重合的情况,但按照规定,当职工取得“个人产”后,“全民产”中对应的部分就“失效”了,燕京汽车厂应该在房屋卖出后及时到房管局进行“注记”。 对于燕京汽车厂的“全民产”被利用去申办土地证一事,连先生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此“全民产”仍然有效,但该厂应该清楚其实质上已经“失效”。“拿一个已经失效的东西去做这种事,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就如同你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一样。”连说。 对于房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失责问题,连先生给予否定回答。他说,办产权证如同到公安机关办户口,生了孩子应该主动去申报,而不是由公安机关逼着办。 连先生同时表示,很多单位都是“全民产”和“个人产”同时存在,但很少有单位像燕京汽车厂这样做事。“我们给它发10个证,他不去做这种事,就没有问题。”连接着说,“你们不去追究,它也没问题;如果去追究,那它就是错的。你们该走什么程序就走什么程序。” -对话燕京汽车厂厂长 你知道为何要拆迁吗?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了燕京汽车厂现任厂长周继文。以下是记者与周的对话: 记者: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职工宿舍拆迁的事。 周:你知道开发商为什么要搞拆迁吗? 记者:请介绍一下。 周:你调查了,不知道吗?你知道中国的土地政策吗?有哪个专家、哪个人能说得清楚中国的土地政策。 记者:我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周:媒体应了解清楚了再介入。以前不是没有媒体介入,最后是啥结果啊?(不少居民向记者表示,多家媒体在采访后,文章最终没有见报。) 记者: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周:我实话对你说,我一接你们记者的电话就感觉有点烦。你们有本事调查这事就去调查,不需要找我。 记者:现在厂里的职工面临拆迁,有一些居民因家里没暖气、没水或粪水进屋而被迫离开,你知道吗? 周:这种现象只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有吗?在其他地方没有吗? 记者:那按你的意思,在这块地上出现就正常吗? 周:不正常是我的事情吗?政府三令五申,左一个文件右一个文件,谁来执行了? 记者:你认为社会上有此现象、厂里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正常的吗? 周:你有本事就去扭转社会这种状况去(周称有事,采访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