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床旧棉絮借了63年未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1:1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为了抢救在战斗中负重伤的战友,新四军一位年轻的卫生员冲破重重阻力,从全椒县一位贫苦农户家里“借”了一床破旧的棉絮。63年后,这位年逾八旬的老战士,为了当初的行为而深感内疚:到现在棉絮都没还!

  “只要还活着,我就一定还你一床新被子!”想起当初一句临时的“诺言”,这位年过八旬的老战士寝食难安。他不顾年高体弱,写信、打电话甚至亲自到实地进行探访,希
望找到曾经的那户农家……然而,物换星移,随着数十年的变迁,当初记忆中的印象早已不复存在。“寻亲”未果,成了这位八旬老人的一桩心思。

  为了帮助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寻找那户农家,了却他心中的愿望,日前,本报记者驱车数百公里来到浙江省湖州市,见到了这位“寻亲”的老战士。

  一封特殊的“寻亲信”

  “本人在贵县因公违反群众纪律之事,只有两人知情,我还健在,另一人已经战死。此事已过去60余年之久,未予赔偿,我时觉愧疚。听说孙家岗、周家岗一带均属于全椒县管辖,故致信贵县政府,帮助查证、理赔……如开村民大会挽回不良影响,我愿意到会致歉……”

  这是新四军老战士、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离休老干部张惠民,写给全椒县政府的一份“寻亲信”。信中讲述了60多年前,他在任新四军卫生员时,为了抢救负重伤的战友,从一贫苦农户家中“借”走了一床棉被,现在为了向这位农户偿还,请求政府帮助查找。信中的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了一位年过八旬的新四军老战士的愧疚心情。为了表示重视,老人特意选择在“七一”前夕寄出了这份饱含真情的“寻亲信”。

  当收到这份来自数百公里外的“寻亲信”后,全椒县政府十分重视,有关领导专门做出批示,“请予查证,以了革命前辈的心愿。”然而,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后来由于没有找到直接的当事人而没有了结果。

  日前,记者在该县采访时无意中听说了此事,当即致电浙江省湖州市有关部门,他们证实了这个事情。记者当即决定,尽力帮助这名叫张惠民的新四军老战士寻找当初的那位农户,了却他的心愿。然而,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年过八旬的老战士现在的状况如何?心情怎样?他会接受记者的采访吗?

  经过慎重考虑,记者决定远赴浙江采访这位新四军老战士,为读者揭开那段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

  老战士讲述63年前的一幕

  10月23日下午,在浙江湖州当地媒体的帮助下,记者辗转数百公里,来到新四军老战士张惠民的家中。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张老依然精神矍铄,嗓音洪亮。一见到记者,老人就像见了亲人一样,高兴地说:“见到第二故乡的人高兴啊!”

  张惠民老人介绍,他1925年出生在江苏泗阳的一户农家。年幼时,读过几年私塾。1941年7月,新四军来到他们家乡。为穷人打天下、打日本鬼子的新四军,深深地吸引了张惠民。年仅16岁的他冲破家人的阻拦,偷偷地参加了新四军。随后,张惠民随部队驻防在我省定远县及全椒县一带。

  1943年秋冬时节,新四军二师四旅十团一营驻扎在全椒县花山孙家岗。当时,他在一营三连任保健员,他们连队奉命驻防在孙家岗西南方向,并且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最高峰处修建碉堡,当地人都叫它“车毂尖”。而以此山为界,一面是新四军的游击区,而另一面则被驻防在周家岗的国民党部队所占领。

  那年10月份的一天,国民党的部队再次进攻新四军控制的北山头,经过紧张战斗,终于被张惠民所在的三连击退。时至太阳落山时,指导员蔡圣康奉命率领包括张惠民在内的6人回主峰,然而当他们走到一处马鞍形状两山之间时,突然遭到敌人机枪狙击手“突袭”,3人中枪,其中蔡圣康腹部受伤,生命垂危。

  当时,山上气温十分寒冷,如果没有棉被取暖,受伤后的指导员必然会被冻死。于是,他和通信员小王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山下的敌占区。在“车毂尖”西北部的一个山凹里,他们看到一户人家,孤零零的3间草舍,门朝西。家里只有一位20多岁的农妇和两个孩子,大孩子七八岁,小孩子只有四五岁。3人均全身披着孝服,家中徒有四壁。张惠民当即向她说明山上有一位战友受重伤,急需要一条棉被取暖,否则就要被冻死!但农妇面有难色。通信员来到房间里,发现只有一床破棉絮,没有被面也没有被里,中间还有几个破洞。由于当时外面零星枪声不断,担心敌兵随时赶来,况且指导员又急需棉被取暖,通信员就抱起了被絮。张惠民也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向农妇解释,情急之下他只得向农妇保证:“只要还活着,我就一定还你一床新被子!”说后便匆匆走了。

  此后,张惠民所在的连队参加了多次战斗。其中一次惨烈的战斗,一个连一百多人,只剩下30几个。指导员、通信员先后离世,张惠民随部队转战南北各地,一直没有时间过问此事。但是,由于这件事对于张惠民来说印象极其深刻,不论工作再怎么繁忙,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

  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们

  解放后,张惠民辗转多地,最后在浙江湖州安了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惠民逐步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清闲下来的张惠民老人心中始终挂念着这件事情。2004年在写信寻找未果的情况下,老人不顾80多岁的高龄,决定亲自去数百公里外的全椒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

  去年秋收季节,张惠民老人自备了崭新的被褥和床单,在儿子的陪同下专程驱车前往全椒周家岗一带寻访当年的那户人家。然而,毕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车毂尖”上的碉堡遗址尚在,但当年的贫寒农舍早已不见了踪影,代替它们的是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屋。

  张惠民老人并没有因此而死心。他坚信,虽然老房子已经不在,但当初的地形地貌是不会有多少变化的。他们从早晨一直寻找到中午,一户户地问,一家家地打听,但始终没有问出一点结果。虽然儿子一遍遍地劝说,但固执的张老还是坚持围绕这一带仔细寻找,连儿子的私家车也陷进了水稻田里。他知道,已经过去60多年了!如果那户农家没有迁走的话,其孩子如今都已经快70岁了。他把寻找的重点落在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上。

  站在广阔的田野上,张惠民老人亲眼目睹了革命老区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人从内心深处一遍遍地呼唤,老乡啊!你在哪里?然而,一天过去了,老人和儿子连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也没有获得,傍晚时分他们只好踏上归途。

  采访中,张惠民老人告诉记者,他这一辈子从没做过亏心事,唯有这件事放在他心中63年了,他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找到这家人,哪怕是他们的后代也行。他准备在适当时候再次深入实地,寻找那户人家。

  本报记者 宫礼 叶素健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