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出这把力气有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4:1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在旅游旺季,安徽路与太平路路口过往行人摩肩接踵,因为绝大部分外地游客要经过这个路口去青岛的标志——栈桥。每天看着打着小旗的导游以及人头攒动的人流,及时地疏导他们通过马路成了市南交警大队交通协警员孙和国和他的同事们的主要工作。

  孙和国今年53岁,干交通协警员已经5年了。每天上午,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5个小时。在别人眼中,协警员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穿着橘黄色的马甲,手拿一个小旗疏
导过马路的行人,不时吹几下哨子。不过,在孙和国眼中,当好一名交通协警员并不是容易的事。

  他说,这个路口路况复杂,行人又多,上岗时一定要保证头脑清醒。的确,安徽路与太平路都是前海一线重要的交通道路。这个路口有三个方向的车流:太平路上由西向东直行、由太平路左拐安徽路、由安徽路左拐太平路。同时,这两条道路并不宽阔,加之车辆较多,易发生拥堵情况。孙和国所说的头脑清醒,就是要在这种复杂的路况之下尽快疏导行人穿过马路,为此,要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做协警员,夏天晒掉一身皮、冬天吹得满身寒气。孙和国却说,“只要让行人顺利地通过马路,出这把力气也有价值。”1998年,孙和国从原来的企业下岗了,没有什么技术的他先后送过大桶水、煤气罐,还给一家银行看过大门,甚至在一家服装加工厂做过装卸工。毕竟是年龄不饶人,快50岁的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满身力气。2002年,他当上了一名协警员,这一干就是5年。“政府每月给我500元工资外加100元奖金,我很知足了,所以要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他说。这也许是大多数交通协警员的心声。

  协警员每天在路上值勤,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去年,孙和国正在上岗值勤,突然一个八九岁、操外地口音的男孩扑到了他的身上,还不停地说:“有人要抓我。”原来,这个男孩家住安徽,趁家人看管疏漏,他跟随一辆旅游大巴来到了青岛。到青岛后,他没有跟随大巴返回安徽,而是在栈桥附近玩了个尽兴。天黑了,就到附近宾馆的台阶上睡觉,醒来后再去玩。他的行动引起一个心怀不轨的人的注意,想趁机骗走这个男孩,小孩只好向孙和国求助。了解了男孩的情况,孙和国带着他先去吃了饭,又给他买了面包和火腿肠,带着他来到市南公安分局。孙和国说:“我每天挣20元钱,拿出10元钱给小孩子买点吃的还行。”

  像这样的事,孙和国遇到不只一次。今年8月20日,一位河南游客在过马路时突然昏厥,倒地不醒。他的家属和导游一时间惊惶失措。孙和国帮着把这名游客抬到树荫下,并采取掐人中等措施施救,直到游客醒来。醒来的游客不停地呕吐,将孙和国的裤子都弄脏了。游客及其家属过意不去,想给他赔偿,但被拒绝了。

  协警员的工作看上去很简单,简单到常常被人忽略。然而,他们辛勤的工作、认真的态度却让人肃然起敬。

  与孙和国在一个路口值勤的是今年56岁的谢明祥。他的岗位靠近青岛日报社,因为有两条人行道交叉,工作强度更大。而谢明祥在这里一站就是4年。在采访中,正巧一位导游举着小旗带着游客经过这里,那位年轻的女导游很随意地跟谢明祥打着招呼:“上次过来,怎么没看见你?”那神情,宛如见到老熟人。而谢明祥一急一缓的哨音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路口最悦耳的配音。“我已经吹坏了一只哨子,这是第二个。”

  前海一线是青岛的门面,许多来旅游的外地人在这里生成了对青岛的第一印象。也许,很多人的印象就由这样的场景产生:协警员吹了一声哨子,车辆应声而停。而协警员把身体挡在人行道与已经停止的车辆之间,手中小旗挥舞着,口中同时不停地督促着行人安全行路……

  本报记者姜慧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