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市场配置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7:0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四川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综述(上)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师长青通讯员苏杨

  编者按

  资源大省四川,在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带来经济运行方式、政府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先后刊发《让市场配置资源》、《收获的,不仅是经济》两篇报道,介绍了我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即日起,本报全文转发这两篇报道,以飨读者。

  7月28日,四川省甘洛县境内的尔呷地吉铅锌矿和则板沟铅锌矿探矿权举行拍卖会,参加竞买的企业和个人共12家,激烈竞价之后,两处探矿权成功拍出31150万元的高价。

  3个多亿,数目可谓不小,但更具震撼性的新闻还在后面:6月2日,汉源县乌斯河铅锌矿采矿权、探矿权以8.62亿元的价格成功拍卖,高出起拍价3.82亿元,创造了四川省单宗矿权拍卖成交价的新高———

  从2003年开始,四川省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改革。3年过去了,在四川,人们已逐渐习惯于采用“招、拍、挂”等方式、通过市场之手配置资源的新机制,也见惯了这样事例;市场有它自身的规律,价高价低,也许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破冰

  四川是一个资源大省,但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2003年初,四川省委一班人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谋划跨越式发展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坚决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重大决策部署。

  改革的过程,异常艰辛。

  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源首当其冲。从2003年初开始,四川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市场秩序大清理、大整顿。一方面,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严禁乱占滥征;另一方面,彻底改变计划色彩浓厚的“批地”模式,运用“招、拍、挂”等市场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然而,5个月过去了,统计结果显示,四川全省经营性用地采用“招、拍、挂”出让的比例仅占61.7%,最低的市州仅2.9%。其中,全省经营性土地采用拍卖的比例,仅为8.8%。有的地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应该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往遗留问题“筐子”里装,仍以协议方式出让……

  阻力,来自于方方面面。

  让市场配置资源,必然与盘踞在一些人头脑中的计划经济观念相“交锋”;

  让市场配置资源,过去为招商引资而采取的一些优惠政策,将不得不废弃不用,这又和一些人已经习惯的经济发展思维相“抵触”。有人就认为,这将使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陷入困境;

  最为主要的是,运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手段,让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它将改变的是原有的行政权力配置资源方式,这不仅是一场思想观念、运行机制的变革,更是一场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在土地清理过程中,一个与土地密切相关的规划问题“冒”了出来:成都市迎宾大道旁的红枫半岛花园会所和锦城豪庭1号楼置规划于不顾,公然超越红线10米,市民反映强烈。

  到现场视察后,省委书记张学忠态度鲜明:必须维护土地规划权威,禁越红线!7月,这两栋违规建筑在全省规划局长们的目睹下引爆坍塌。

  这一“炸”,不仅“炸”出了规划的严肃性,更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坚定决心。

  随后不久,南充“大都会”违规建筑也被拆除,南充市副市长李斌、规划局长邬大渊等人因违规审批、收受贿赂受到查处;攀枝花、泸州、宜宾等地相继查处了违规协议出让土地、随意修改规划、指定开发商等一批典型案件……

  正所谓不破不立。坚决严厉的措施之下,协议出让的历史被切断,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高烽深有感触地回忆:“改革之势如此迅猛,以至于成都市启动土地公开拍卖之初,竟找不到一位能讲标准普通话的拍卖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在市场体系发育很不完善的条件下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难度再大、困难再多,也挡不住四川省委、省政府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令行禁止中,四川成为了全国推进土地“招、拍、挂”出让步伐最快的省份之一。

  当年年底,四川全省经营性用地100%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宅用地100%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出让。这个被当时很多人视为天方夜谭的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令行禁止中成功实现。据了解,目前四川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中采取招标方式的比例已超过80%,而全国总体这一比例还不足两成。

  催化

  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打开了新的局面,具有破冰的功效;而从甘洛县开始的矿业秩序整顿,以及随之开展的矿权拍卖,则成为四川省开始整体推进资源市场配置的标志以及“催化剂”。

  2003年8月,四川省在矿产资源丰富的攀西地区启动矿业秩序整治工作。整治工作,深深触动了矿山业主和某些涉矿干部的既得利益,受到严重阻挠。

  以凉山州甘洛县最为典型。这里非法开矿、乱采滥挖现象已有20多年,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历经多次整顿未能根除。这次,整治工作再次“搁浅”:进行一个多月,不仅没有实质性进展,还发生了8人死亡、5人受伤的“10·11”重大矿难事故。

  针对这一情况,省委书记张学忠深刻指出:“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

  此语一针见血,掷地有声!

  过去整顿矿业秩序的传统思维就是关闭小矿、取缔非法开采,而这一次四川矿业整顿,调整工作重点,要从清理干部违规参与办矿入手,撕破“关系网”,斩断“利益链”。

  省委、省政府决定,由一位省委副书记牵头成立工作组,进驻甘洛,督导整顿工作。

  斗争是激烈的。

  然而,邪终不压正。随着凉山州委副书记、省财政厅投资处处长、甘洛县县长等一批搞官商勾结、非法开矿的腐败分子与不法矿主受到严厉查处,非法利益格局被打破,矿业整治工作实现了质的突破。

  然而,如果矿业整治止于腐败的一时铲除,仍然沿用过去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老办法,那么纠而复始的局面仍将出现。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让市场配置资源。

  为此,矿业整顿工作组请来了全省勘探、规划、评估和环保专家,多角度全方位对矿产开发进行论证设计,将300个矿山集中为10宗,将依法收回的矿权,全部公开拍卖。

  拍卖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用市场的手段配置国有矿权,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先例。甘洛的拍卖能否成功,改革者、观望者以及反对者、伺机反扑者,都在密切注视着。

  “等待矿权拍卖第一槌敲响时,我紧张得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参与了矿整以及矿权拍卖全过程的一位省纪委干部,如今回忆起来,依然长长吁了一口气。数月的艰辛,她和同志们天天祈盼的,就是矿业秩序从根本上由乱变治,而拍卖会就是关键的“试金石”。

  5.3亿元!是起拍价的6.3倍!相当于甘洛县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倍!拍卖会非常成功!豫光、宏达等知名企业相继进驻,高起点规划、精细化开采、清洁生产、深度加工……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在甘洛拉开序幕。

  拍卖会上,矿整工作组副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先继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他看到了让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经济发展新路的广阔前景。晶莹的泪花中,这一前景是那么的灿烂!

  目前,四川省依法收回的矿权和新设矿权的出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公开拍卖。2002年,全省矿权出让收益仅3000万元,2003年,达到2.3亿元,2004年,11.5亿元,2005年,13.15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2亿元,已接近去年总和。

  事实最有说服力,事实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四川市场配置资源的步伐骤然加快……

  展开

  土地、矿产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极大鼓舞了四川省干部群众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信心,全省各地在探索中不断拓宽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

  乐山至宜宾高速公路,连接峨眉山、乐山大佛和蜀南竹海,估算总投资约49亿元。

  2005年9月,省交通厅决定实行BOT项目公开招标,28家投资商参与竞标。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最低的经营期27年9个月16天中标。

  这条新路成就了一个“第一”和一个“首创”—————四川省第一个高速公路BOT招标项目;国内首创高速公路最低收费期限中标。随着最低年限法的推广和应用,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瓶颈,被有效地打破,过去一年开一条两条高速公路,现在可以开到六条。据测算,2004年以来国家投资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四川省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节约投资50.3亿元。

  全省许多地方拓宽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路子,城市公交、绿化、环卫、公共设施特许经营权,甚至公园管理等,也开始采用市场的理念、经营的办法进行运作。

  德阳市采用BOT融资方式,在市政建设中将旌湖两岸建成群众休闲场所。

  遂宁市通过带规划拍卖滨江路景观设施及建设经营权,完成了5.27公里的滨江路建设工程,被群众评为“建市二十周年影响全市人民生活的十件大事”之一。

  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资源配置也不断向市场化迈进。四川广电集团对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部分节目进行市场化配置。《新闻现场》过去每年广告收入700万元,实行广告招标后,时间只增加一倍,收入却增加近9倍,达到6000多万元……

  思想的解放启动实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推动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成功,大大加快全省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更新步伐,发展的办法越来越多,路子越走越宽。

  “市场化配置资源,原理在于把资源当作资本来运作,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对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资源的一买一卖上,而应该是把资源视为资本来精心运作。”在实践中获得深刻感悟后,凉山州委书记吴靖平对本州的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念转化带来的收益是惊人的。凉山州引入股份制的市场机制,将水能资源以评审后的货币化形式,入股参与开发并分享收益。该州木里县三条河的水电资源,如一次性挂牌出让开发权,最多只能获得1.2亿元收益。然而,政府将水电资源折价7.5亿元入股、占5%的股份,预计收益将超过60亿元,增加了50倍!

  市场配置资源的魔力,着实让人震惊!

  保障

  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中大步迈进,但要实现长治长效,关键是将决策上升为政策、固化为制度和规范。

  四川省着手建立了资源交易的有形市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招投标监督委员会。

  除建立经营性土地和矿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外,四川省还规定国有企事业产权必须进入产权市场交易,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实行政府采购,一些公共资源的特许经营权必须实行市场化配置。

  2004年,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下发了《关于严肃纪律,加快推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出让国有资源不按规定公开招标拍卖的,一律按违纪论处;对63种违反招投标和国有产权出让程序的行为,一律按违纪对待。

  与此同时,全省各相关部门在国有产权转让、国家投资项目招投标以及政府采购方面,先后制定了十几个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四川在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大刀阔斧改革审批经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三年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审批事项607项,调整45项,省级保留75项。

  市场化配置资源,带来的是经济运行方式、政府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变革是艰难的,是阵痛的。但在刚性制度的保障下,改革正阔步向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