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个人贷款修村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7:0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王云 尔吉村,过去既不通电也不通公路,村民世代以松明照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吃洋芋都要断顿”,是典型的彝族贫困山村。如今的尔吉村电通路通,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余元。村民高兴地说:“全靠木呷书记的努力。”

  2000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阿的木呷有一块“心病”:村里急需大量资金解决通电修路问题,而村集体全部资金只有4000元。“那段时间最苦恼。”阿的木呷思来想去,
最后瞒着妻子拿出自家的1.4万元存款垫付工程款,再加上集体资金,修路艰难起步。

  这一修就是四年。每天天刚蒙蒙亮,阿的木呷就匆匆赶往工地。为修路,家里的事顾不过来,有人背地里说他傻,亲朋好友也劝他放弃,但各方压力没将个子瘦小而性格刚毅的阿的木呷压倒,他始终坚守在工程第一线。

  工程进行到一半时,资金出现缺口。“工程可不能停下来。”阿的木呷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3.8万元,投入到修路中。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对阿的木呷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说,“群众投票选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为大家做点实事,让村民有个盼头。”

  2004年,20公里长、4.5米宽的公路贯穿尔吉村。路通后,该村每年要运出400余吨马铃薯销往各地,运进各类农用物资120多吨,村民手里钞票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把这条路称为“致富路”。

  “我出5000元。”村里决定集资架电线,阿的木呷在会上首先表态。“我出3000元。”村主任见状也不含糊。在干部的带动下,经过一事一议,全村平均每户集资300余元,并积极投工投劳,州上也支持了部分资金。经过3个月努力,15公里的高山线路架好了。2004年6月,该村3个组210户农户全部通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