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峡蓄水成功:数个老城被淹改变移民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7:11 扬子晚报 | |||||||||
江水就在屈原祠的门外。 小三峡 奉节老城。 如今,白帝城已成白帝岛。 新华社三峡10月26日电 据中国三峡总公司最新消息,三峡水库蓄水到156米的目标可望在27日实现。截至26日10时,三峡坝前水位已升至154.95米,蓄水水位比9月20日的起蓄水位提高19.45米。 三峡梯级调度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近日长江上游流域有一个较小降雨过程,三峡水库上游来水入库流量有所加大。24日8时入库流量为11600立方米/秒,25日8时为12200立方米
见证156景观篇 再见,那些沉没的古城 如今,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袖珍古城”——大昌古镇已在水下。 就在10月2日,记者尚能踏实地站在大昌古镇的地皮上。因为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的缘故,这个地处小三峡腹地的小镇已然和人们道别。800里三峡沿岸,和大昌古镇一起谢幕的,还有秭归旧镇、奉节老城、小三峡古栈道等等。 9月20日晚,三峡三期蓄水正式启动,目标水位156米。这是持续已13年之久的三峡工程又一标志性事件,156米蓄水完成后,三峡工程即从建设阶段,转到运行和管理阶段,三峡大坝开始全面发挥其效益。所有这一切,国庆前后前往三峡采访的本报特派记者有幸见证。 秭归:老城沉没 9月30日上午9时许,湖北省秭归老城的旧址上,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废墟中敲敲打打,找些废铁钢筋之类,面前便是长江。“水上来了啊,这块以前就是菜市场!”向姓男子指了指不远处的水面。 秭归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穿县而过。三峡蓄水后,新的秭归县城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茅坪镇。 秭归县移民局副局长王海群介绍,三峡三期蓄水完成之后,该县长江沿岸的一个县城(老县城)、6个集镇将全部被淹没,涉及156个村共3万多亩土地。移民搬迁9万多人,其中2.2万人告别家乡,走出三峡。 在老县城的一片废墟之中,归州镇(原县城所在地,现在附近移建)政府办公室主任秦建华尚能找到老城往昔的点点滴滴。“这里曾经繁华一时”,秦指指点点说,“这儿是政府大楼,这儿是汽车站,那儿曾是我的家”,话语中满是依恋不舍之情。 记者看见,旧城东南角的一堵墙壁上,一人高的标志牌非常醒目,三个大红的阿拉伯数字:“156”。标志牌往下是一条残存的马路,马路往下不到10步便是江面,上涨的江水,正一天天淹没着这座城市。 “156”标志牌往上,尚存几栋建筑,是老县城最高处县一中的房子,里面还住着人家。秭归标志性的古城墙还在,一楼高的黑色城墙将旧城围住,正默默坚守着对自己主人最后的维护,半个月后,它的大部分也将藏身水下。 和县城相隔不到5公里,便是鼎鼎有名的屈原祠。该祠是为纪念屈原而建,始建于宋元丰三年。屈原祠内还有一个国宝级人物——80多岁高龄的秭归县民间艺人胡振浩,有“峡江号子王”之称,上世纪50年代始,他与船工们一道喊着闯滩号子,搏击险滩,整理出具有浓厚三峡特色的《船工号子》,随后一唱便是半个世纪。 老人有些遗憾地表示,三峡蓄水之后,沿岸再难听到船工号子了。而让老人有些期待的是,蓄水“156”之后,出屈原祠山门,台阶以下六步便是江面,那时唱起号子说不定另有一番风味。 巫山:神女无恙 10月1日下午两点半,从秭归老县城附近的归州港,记者坐上去重庆市巫山县的客船溯江而上。途中所经之地便是三峡之中以幽深秀丽著称的巫峡。巫峡两岸,是巫山十二峰,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为俏丽,也最有名,人们把她看做巫山的象征。据介绍,在十二峰最东的集仙峰临江绝壁上,刻有六个苍劲大字——重崖叠嶂巫峰,传为诸葛亮所书,故称孔明碑。在2003年6月三峡二期蓄水时,孔明碑已长眠水下。 巫山十二峰海拔高程均在800米-1200米之间,蓄水后相对高程降低,泛舟江中,游客在船上无需仰头,抬眼即可见神女峰了。 三峡“156”蓄水,改变的不仅仅是巫山十二峰,巫山县著名的古镇——大昌镇将彻底向人们道别。 巫山县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大昌人徐永泉介绍,大昌镇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建城,近三四百年来,这里是川、渝、鄂、陕等省市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说,三峡文物规划组的专家考察之后认为,大昌古城是三峡工程淹没区内重庆段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正因为此,大昌被列为“整体复建搬迁”项目,新镇在大约两公里开外,旧址在三峡此次蓄水完成后,彻底沉入水中。 记者赶到时,水面刚好漫过古镇的南门码头,一片废墟之中,徐永泉找出了温家大院的旧址。这个小镇地标式的建筑已成一片瓦砾,独留两进三间的四合院的地基,叙说着当年的繁华。 大昌镇人龚正伯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绘制出了一幅大昌古镇地图。“这座山叫石榴山,那里是美人包,这里是南门……”对着地图,老人如数家珍,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龚正伯还写了一首极为怀旧的诗:再不见东西两坝好平地,再不见洋溪秀水流向西…… 奉节:白帝孤城 10月3日早晨,记者向巫山道别,登上了去奉节的“飞船”。中途经过此次三峡行中的最后一个峡——瞿塘峡,因有“夔门天下雄”的印象,临行前记者对此行倒多了几分期许。 尽管一再瞪大眼睛,记者还是没能从两岸的群山中,找出印象中高大陡峭的夔门,恍然中便到达了奉节港。奉节旅游局的人士也介绍,水位升高了20多米后,夔门确实少了些险峻,但更添了几分秀丽。 和夔门隔江相望便是白帝城,此地因此次三峡蓄水而名声大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白帝城三面环水,该城有“诗城”之称,最有名者当属李白诗中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了。 据白帝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白帝城原本与奉节县城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没,水位抬升至半山腰,白帝庙至山脚的800级台阶也多被淹没,白帝城外景由“半岛”变成四面环水的“孤岛”。 记者在现场看见,不断上升的水位已将白帝城围成一个葫芦状,“葫芦把”——白帝城唯一与陆地相连的路,只剩下不到80米宽,不少工程车正在平整路面。 白帝城的名气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事实上,和白帝城相隔不远的奉节老县城似乎更应该被关注,这座历史同样悠久的老城即将面临消失的命运。 在奉节县城旧址的废墟上,记者碰巧遇上了62岁的张仁树。9月20日三峡三期蓄水之后,这位老人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儿看一看。“你看那儿就是我曾经的住处”老人指着废墟西南角说。站在“家”旁边,望着一天天上涨的江水,老人的眼中有些湿润。 随奉节老城一同沉入长江的,还有争议中的“刘备墓遗址”。 铜锣峡:告别激流 从奉节往上,长江沿岸一点一点被淹没的,还有云阳老城遗址、万州老城标志性建筑万安桥、忠县著名的中坝遗址等等,蓄水后的回水,最终将达到重庆市区以东的铜锣峡。 铜锣峡是重庆的“第一门户”,距离该市只有不到30公里。蓄水完成后,长江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此处。10月4日下午6时许,记者终于赶到了这里。 据当地70岁的老人陈孝凤告诉记者,所谓铜锣峡是因峡中有一块山石如倒挂的铜锣而闻名,两岸奇石林立,“以前峡中水流湍急,隔老远便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现在铜锣峡的水变得平静许多,倒是一旁的郭家沱码头热闹起来。记者看到,不停地有大型滚装船停靠,窄窄的盘山公路上,一辆辆挂着“渝”、“川”字车牌的大卡车接连驶过。 “以后这里肯定会更热闹!”当地居民、每天都会跑到半山腰看水的谭相国告诉记者。 秭归、巫山、奉节告别了老县城,铜锣峡告别了激流,记者从三峡大坝往上,一路听到的多是告别声;而此间三峡又迎来了新景,秀美的香溪河、更加险急的小小三峡等等。 据了解,至整个三峡工程完成后,库区内人文和自然景观将有39处被全部或部分淹没,而新增具有游览价值的景点则达70多处。 此刻,156米的水位之上,已是一个新三峡! 新三峡在新水位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