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 > 正文

解读六中全会十大关键词: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16 新华网

  《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提出,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稳妥地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以上。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必须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

  党内和谐

  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这方面,《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强调党内和谐是一个新的命题,而且有新的意义。过去我们都是提党的团结和统一,现在提出党内和谐很有针对性。如何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专家强调,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的《决定》,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新内容。

  做好社会工作,必须有一支专门的人才队伍。早在2003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即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在,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央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今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今后,民政部将在全国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全面启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决定》要求,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定》指出,要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决定》还强调要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监督权。《决定》指出,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新表述。“两个共同”深刻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综观此次全会确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从增加家庭财产,到促进充分就业;从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到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不论是远景勾勒还是眼前举措,都把实现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

  专家指出,“共同建设”涉及的是公众参与和谐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共同享有”涉及的是对公众权益的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和谐社会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同时,社会公众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是引领人们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要把双方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搭建制度平台。为此,《决定》提出了加快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措施,只要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社会公众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就一定能化作美好的现实。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