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新思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今年6月,在历经了曲折的一年多之后,尤纳斯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中文版面世。这本书来得很巧,因为仅仅四个月之后,诺贝尔和平奖就降临到这位热心用金融方法进行扶贫的经济学教授身上,虽然这距离尤纳斯借出那最早的27美元已经有三十年了。 他的获奖不但是他本人的荣誉和孟加拉的光荣,也极大的鼓舞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众所周知,扶贫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和经济事业,不但需要热情和人文关怀,更需要智
那么在格莱珉模式传入中国十数年之后,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为此,本报专访了对此已有十年经验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先生。 给穷人有作用的钱 《21世纪》:尤纳斯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使得小额信贷再度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那么中国的小额信贷现在总体上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呢? 何道峰:总体上来讲现在属于一个低潮期,因为中国的小额信贷最初是实验性质的,较早进行尝试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中国扶贫基金会、社科院和UNDP等国际组织。当时主要进行小规模实验:我们的试点是两个县,社科院是三个县,UNDP多一些。直到2000年,政府才开始大规模推广。那时,基本上各地政府都在放小额信贷,总额差不多有50多亿,可以说是小额信贷发展的一个高潮期。但到了2003年,这笔钱差不多都有去无回,所以政府的推动力开始减少,现在基本上又跌回到小额信贷的低潮期。称之为低潮,不仅是因为在信贷规模上从高峰掉到了低谷,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理受到了创伤,直到现在,大家提及小额信贷时仍然很谨慎。 《21世纪》:钱没有收回来,那效果怎么样呢? 何道峰:钱收不回来,效果就很难判断。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钱丢在老百姓那儿,比丢在其他任何环节都要强。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给穷人送了一拨钱有用吗?本来是借款,但借完了以后不还,这是在培养一群无赖。我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说丢了的钱对扶贫是有用的。 《21世纪》:您觉得小额信贷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何道峰:第一,政策环节上还没有一个相对市场化且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同时又利于严格管理的法律法规。过去的农村信用社只是与人民公社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机构,现在人民公社没有了,但农信社还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的方式走出来。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又曾经搞过农村合作基金会,但后来出了很多金融问题,遭到农民的抗议。这些都给有关部门留下深刻的印象——农村金融风险很大,所以政府现在对小额信贷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第二,非政府组织在做小额信贷的过程中,缺乏足够高素质的机构去做长期、专注的工作。在这种前提下,很容易出现行政推广,但根据中国多年的改革经验,行政推广的模式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当然,更大的问题是能否允许在农村吸收储蓄,我反对那些简单说可以的人,虽然能够吸储对小额信贷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一定要有很多的监管措施和准入制度,否则会是一场灾难。 《21世纪》:感觉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 何道峰: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还处于探索期,真正要成为大规模发展的事业必须有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简单放开的话一定会乱。我们不要忘了农合基金会和德隆公司的教训。 《21世纪》:怎么好像和很多问题一样——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何道峰:过去是禁锢太多,需要松绑,松绑以后就发展,发展乱了再收拾。但走到今天,改革已经精细化了,不能简单地用放这种概念解决问题,而要通过法制化的设计,对小额信贷的认识也要如此。这就需要政府的推动,但是政府未必认为小额信贷是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 《21世纪》:但如果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就缺了一个初始条件吗? 何道峰:肯定是这样,但我相信尤纳斯获奖以后对这个事情会有推动。尤纳斯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大事,以前都是国际上的政治活动家得奖,这是第一次颁给一个长期从事扶贫的工作者。这至少表明了两件事:一是社会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市场经济不仅看过得好的人过得怎么样,而且看那些弱势群体过得怎么样,这是发展观上的一个转变。另外一个方面表明了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评奖时,睿智地看到了社会变迁的潮流。比如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是看市场中赢的人过得如何好,而是要看社会对贫困的人关注多少、帮助多少。市场是一个竞争环境,只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大家去做就行,违法违规的可以踢出场。这是第一次分配。政府可以进行二次分配,通过税收给低收入人群一些补贴,缩短社会的贫富差距。但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所以才有了第三次分配,即富人的捐献和慈善活动,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就捐赠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