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5:14 小康杂志 | |||||||||
6、申报人: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 郭成志 申报理由: 多年来,郭成志带领村民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创立了一个农、林、牧、水相互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
经验介绍: 科技兴山 生态富民 立足村情改善生态 前南峪村地处冀南太行深山区,全村1340人,人均6分田7亩山曾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 1963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几乎毁掉了全村所有的山场植被和耕地。在大自然的严厉挑战面前,郭成志带领村民,从植树造林,治水造田开始,到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经济沟建设,彻底地把村庄由大自然的掠夺者,转变为生态农村的建设者。 郭成志上任后,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总产量由1977年的26万公斤增加到48万公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到了8300亩山场上,经过8年苦战,他带领群众累计投工200多万个,动土石方700多万方,建起了一个以板栗为主的果品基地。近年来,他率先走出了科技兴山、生态富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谱写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篇章。 建设小流域生态经济 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经济建设,是郭成志等前南峪人始终抓得最紧的中心环节,在认识和实践上实现了四大转变:一是由片面注重沟谷治理向沟坡兼治的转变;二是由单纯注重工程措施向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转变。做到了川道杨柳结合,山顶松橡槐结合,沟坡干鲜果结合。使一个流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增强了御灾能力。在“96.8”特大洪水中,前南峪村受灾不见灾,依然林茂粮丰;三是由追求防护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转变。实施立体开发战略,营造防护林3900亩,经济林4400亩等,自然山体形成了“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的生态模式。四是由要“绿”到要“美”,从卖果子到“售”风景的转变。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兴办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使生态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发展立体经济、高效农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郭成志注重发展立体经济、高效农业。在以往大规模治理荒山的基础上,郭成志率领大家以优化生态体系为目标,实施退耕还林。同时在山脚沟谷水平梯田发展高效作物1400亩。投资1760万元建成了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国内外优种果树引种示范园区等。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林果业产量,使板栗年均株产由原来的7.8公斤增加到37.8公斤,是全省平均株产的5.7倍,仅此一项人均可达1370多元。 在生态经济建设方面,郭成志挖掘生态资源,做大旅游产业,着力培育观光农业特色。前南峪生态旅游观光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百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中央和国家13个部门确定为“百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前南峪独特的旅游景观,每年吸引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近20万人次。 继承传统培育新风 人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受益者。只有有了文明的村民,才会有文明的农村,高素质的农民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最能动的因素。前南峪村在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郭成志做到了拥有物质“花果山”,不留精神“荒沙滩”,他着力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特别是省委提出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来,前南村投资120万元开辟一条新街,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完善提高了农民夜校、图书室等,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提供了好的环境。 几十年来,郭成志还组织前南峪村民,不间断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促进了良好村风民风好转。多年村里未出现治安刑事案件、上访等。 自1983年以来,前南峪村蝉联省、市、县文明村,199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并被确定为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 大力兴办福利事业 郭成志还带领大家,大力兴办福利事业,使群众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新建了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学生免费享受9年义务教育; 65岁以上老人实行退休金制度;全村按人口每年享受1000斤煤和400元节日福利;医药费集体补助50%;村民饮用水费和浇地电费全免;全村分批实施旧村改造,75%农户已住进统一规划集体补助一半费用建造的二层楼房。 先富帮后富,共奔小康路,这就是郭成志的富裕观。几十年来,前南峪村共为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8个县市143个乡村培养林果技术人员38万人次,无偿支援物资价值38.4万元。 推选理由: 郭成志带领全村群众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坚持40年致力于太行山科技开发研究和治理,成功地解决了太行山脉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带领群众将8300亩山场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生态经济沟。前南峪也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获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 |||||||||